[电视机]背投彩电:今非昔比
背投彩电:今非昔比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住条件的改善和DVD的普及,屏幕大、图像更清晰、临场感强、能作为多媒体显示终端的背投彩电成为全球性的消费时尚。
背投彩电技术发展过程
背投彩电同传统彩电一样,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个研发、改进、发展直至成熟的过程。
第一代背投产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东芝、索尼、松下等日本著名家电企业研制成功。第一代背投采用的是50Hz隔行扫描技术,每秒钟只能显示25幅图像,具体表现为清晰度差、图像存在大面积闪烁、运动图像边缘锯齿化、亮度很低等,无法在日光下观看。
90年代中后期,背投彩电发展到了第二代。其主要特征是“100Hz隔行扫描”和“50Hz逐行扫描”两种扫描模式,两种模式可以自行选择,但不能同时实现。每秒钟显示50幅图像,在图像质量上较第一代有所提高,但对大面积闪烁、图像粗糙、清晰度和亮度等关键问题未能同时解决,长时间观看,容易使眼睛产生疲劳。
如何才能完美地将以上问题同时解决呢?第三代背投应运而生了,这就是60Hz逐行扫描背投彩电。60Hz逐行扫描背投运用了“数字变频+逐行扫描”的最新技术,每秒钟显示60幅图像,圆满地解决了清晰度和图像闪烁的问题。
背投彩电什么样
背投彩电与普通彩电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接收电视信号后的处理上。普通电视收到视频信号后通过显像管直接显示到屏幕上,而背投则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电路处理后,再经会聚电路和数字滤波电路优化处理,将其传输给并排放置的红、绿、蓝三只单色投影管。三只投影管产生的电视图像分别经过透镜放大,再经反射镜反射到投影屏上合成一幅完整的大屏幕彩色图像。
中外巨头瓜分背投市场
据预测,2002年,中国背投市场容量将达到100万台左右,到2005年,更将达到500万台。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诱人的利润空间,得到了国内外彩电企业乃至新军的觊觎,纷纷投入重兵,抢滩圈地。
首先,较早涉足背投市场的东芝、索尼等外籍军团磨刀霍霍,不断加大对背投市场的投入:今年4月,大连东芝做进一步投资,扩大背投彩电的产能;4月,日立宣布在深圳建立中国首条背投电视投影管生产线;5月,日立再次宣布,投资40亿元,成立日立(福建)数字媒体有限公司,以进军正在不断扩大的中国背投市场;松下也宣布从今年开始将其新产品推向中国;三星电子则进一步明确自己在高端领域的定位,着力推介数字多媒体背投电视、16:9宽屏多媒体背投电视等多种高科技产品。
其次,国内彩电企业也以各种方法和渠道进军背投市场。长虹在国内首家将60Hz变频逐行扫描技术应用于背投产品中,并提出2002年生产50万台背投彩电;海信推出“中华明珠”系列背投;创维于去年底开始批量生产“单晶硅反射式液晶显示技术的背投影电视”;还有一批国产彩电新锐直接瞄准了高端的大屏幕市场。原本波澜不惊的背投市场突然间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风景。
背投彩电买多大
与传统CRT彩电相比,背投彩电非常薄,43英寸的精显背投的厚度大约是CRT彩电29寸的2/3。同时精显背投水平视角可达160度,因此它的最佳观看点大约为背投尺寸的2.2-.2.5倍左右,即43英寸为2~3米,51英寸为2.5~5米,也就是说只要客厅在20平方米以上就可以看43英寸的,25平方米以上就可以看51英寸的。观众可见范围也较大,43英寸的精显背投在3米的地方可供10人在同一条直线上观看。
价格不再高不可攀
2000年初,长虹背投电视推出后,加速了整体背投电视价格的下滑趋势。2000年,背投电视平均价格约为19000元,而到目前,这一价格已经达到16000元左右。国内彩电在背投产品领域的积极举动,造成洋品牌主导市场背投彩电的零售价普遍下跌。据了解,今年以来,国产背投的价格降幅在20%以上,而洋品牌的降幅却高达30%以上。尽管如此,同规格的背投电视,洋货比国货仍高出2000元左右。如在厦门市场,长虹43英寸“精显王”15000多元,同等规格索尼价格19000多元,东芝、松下等在16000多元。
“五一”期间,记者在商场看到,国产品牌和洋品牌都纷纷打出“特价机”、“优惠价”来吸引眼球,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水”,普遍降幅在500元至2000元上下。至于今后的市场走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外品牌大量屯兵,上下游产业链技术进步,消费市场持币观望成风,背投大战可谓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长虹的贡献
前不久,长虹向外界宣布,由于长虹第三代精显背投产品的旺销,长虹投影公司将全面停止生产一、二代(即50Hz及100Hz)普通背投彩电,并将全部精力转移到第三代及第四代60Hz/75Hz+逐行扫描背投彩电的生产和销售上来。此举将给中国背投彩电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中国市场的背投彩电基本上是跨国品牌独步天下,从2001年长虹推出背投彩电后,背投格局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长虹背投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经超过20%。
为了遏制长虹背投的迅猛扩张,跨国品牌在2001年底大幅度降低背投彩电价格,掀起了中外背投的第一次价格战。
在中国彩电企业的技术以及规模实力还很弱的时候,跨国品牌非常希望用普通背投彩电延长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盈利时间,那就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节奏,一代一代的、陆续地、有秩序地向中国市场推出第一代、第二代、第X代背投彩电。但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长虹直接从第一、第二代背投跳到第三代、第四代背投,打乱了跨国背投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以及产品发展计划,逼迫跨国品牌停止出旧牌,被迫提前更新技术,赶快把最新的产品拿出来。长虹利用自己掌握背投彩电关键技术的优势,率先在中国市场停止第一、二代普通背投的生产,这标志着跨国家电品牌在中国市场投放了近130万台左右的普通背投之后,普通背投彩电时代有望在中国结束。
日本的一些家电专家认为,长虹停止第一、二代普通背投彩电,直接大规模生产第三、四代背投彩电,至少要让跨国品牌提前5年结束普通背投在中国市场的投放。
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