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彩电业:技术升级迫在眉睫
彩电业:技术升级迫在眉睫
普通彩电产品的利润正在被蚕食殆尽,昔日风光无限的彩电业时刻面临全面崩盘的危机。
石家庄北国商城家电商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两年,普通彩电的销售为商场带来的效益微乎其微,之所以还要大量组织货源,实际上更多是出于集聚人气的考虑。他透露,一台25英寸普通彩电,商场可能只有20元的利润。
数字同样显示出中国彩电企业的窘境。2001年康佳亏损达到7亿元,这是康佳连续第二年大幅亏损;长虹虽比上年略有好转,但每股也只有4分钱的利润;创维亏损、厦华亏损……亏损已成为悬在整个行业头上的一把利剑。
不仅是国内彩电企业,跨国家电品牌也难逃厄运。日立公司已经从生产普通电视的福州合资企业中撤资,将自己48%的股份出售给了当地的合资伙伴。JVC(日本胜利公司)也已了位于福州和武汉的两家工厂。还有更多跨国企业计划或正在从普通彩电业务中撤退。
有人断言,除了非洲等一些落后国家外,普通彩电消费的黄金时代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结束。从中国普通彩电业务中撤出,实际上是跨国巨头全球业务重组的一部分。从技术以及产品上看,彩电产业的技术升级已经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数字化、大屏幕彩电的产业化时代已经来到。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农村市场还有非常巨大的彩电消费能力,而25英寸、29英寸的普通彩电仍然会受到低收入者的欢迎。但是不管怎样,在彩电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中,跨国巨头明显地走在了本土企业的前面。
索尼在上海的合资厂目前只生产29英寸及29英寸以上的电视和背投彩电;JVC正在着手生产超薄型大屏幕等离子电视与高清晰度数字背投彩电;一直没有介入中国普通彩电市场的法国汤姆逊公司也开始投资背投彩电;三星、LG也将扩大背投彩电的生产……
跨国巨头将盈利的希望放在彩电的高端市场,而且收获颇丰。在石家庄北国商城家电营业区的背投彩电厅,三星、日立等国际品牌赫然在列,在他们当中,惟有长虹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
国外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认为,中国彩电企业在完成资本积蓄之后,没有在产品的关键性技术上进行大规模投入,而是快速进入了PC、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家电等不同的行业,而这些产品的市场状况与彩电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本来想在多个领域内有所收获,却在多个领域内受到拖累,彩电救不了其他产品,其他产品也只能给彩电帮倒忙,一些企业纷纷传出PC、冰箱等项目严重亏损的消息。看来在与洋彩电的竞争中,中国彩电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软肋仍然十分突出。
经济学家提醒企业,经历了要素驱动阶段和资本驱动阶段后,中国彩电业正在进入一个技术驱动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技术进步和知识的贡献率最大。因此对中国彩电企业来讲,集中资源在技术长跑中跟紧跨国巨头才是明智的选择。
■彩电业:价格战带来的“恶性肿瘤”
2001年7月,中国电视机制造业的九大巨头齐聚于深圳拯救自己的产业。这次的“秘密会议”被中国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会议中,九家电视机制造商达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协定,结束历时4年之久的价格大战。
但此后的一个月内,各大公司积压产品的数量已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近几个月里,一些商场为了“清仓”竟以重量为单位出售电视机———每公斤30元人民币。一台29英寸的国产彩色电视机从之前的每台7000元人民币,一路下滑至999元人民币。而一台21英寸国产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仅为400元人民币,还不到其制造成本的70%。短期来看,电视机制造业遭受的此次冲击称得上是灾难性的。据官方统计,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的电视机制造业亏损了近200亿人民币;而2002年都仍无起色。就在一年前还担心价格停滞不动的市场,却已开始担心产业崩溃的“恶性肿瘤”了。
国外的生产商们虽然销量较小,但是创造了更大的利润。与国外公司相比,中国公司不具有生产显像管的技术,而单单显像管一项就占了整个电视机成本的30%到40%。
据四川长虹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刘海中(音译)透露,该项技术使得长虹公司卖出694万台电视机才抵得上日本索尼公司卖出50万台电视机所得的利润。
■新闻链接:看好新型产品市场 日韩巨头移师中国
韩国三星电子最近宣布,其在中国的合资厂天津三星年内将建成投产等离子彩电生产线,并称届时中国国内等离子彩电价位将由现在的5万元左右下降至3万元以内。
此前有报道说,众多日本厂商正计划将大屏幕、等离子彩电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
新华社消息称,日本东芝公司正计划从明年起在中国大连每月生产3000台等离子彩电。同时,东芝公司还正在考虑购买松下公司在中国上海的一家零部件厂。东芝在中国生产的首批等离子彩电将全部返销到日本市场。
日本另外一家彩电巨头日立公司也计划在中国生产等离子彩电。这些产品的主要组件将从日本进口,并主要是在中国本土销售。《日本经济新闻》称,三洋公司也计划在中国生产等离子彩电。
目前,等离子彩电即便在日本也属于高档消费品。根据预测,今年全球市场对等离子彩电的需求将达到35万台,比去年增长110%;到2004年,这一数字将可能突破100万台。
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