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空调第二波价格战打不响

阴历阳历网

请输入关键词:

生活窍门小常识

[空调]空调第二波价格战打不响

空调第二波价格战打不响

前言:行家说,大打价格战前可能引来一场惨烈的淘汰战,400多家空调企业中估计今年有200多家被兼并,明后年再死一大批,最后剩下不到10家时,价格大战就爆发了

久旱的广东终于迎来了几场大雨,但并不影响空调业进入销售旺季的脚步,与前一阵降幅普遍达30%左右的降价大战相比,开始进入旺季的空调业会呈现什么趋势呢?

空调业正式进入微利期

从不言降价的“美的”空调今年也悄悄降了不少,“美的”某负责人对记者称:全国空调企业400多家,但主要品牌只有20多家,经过旺季前的“热身赛”,空调业再想大降价已不可能,因为除海尔外,所有品牌都参与了大降价,空调业的利润率只有3%—5%,如果再降5%以上,实际上就是亏本销售。当然,可能有少数企业的部分产品出于打倒同地区对手或消灭库存等目的而大降价,但全行业的大降价今年肯定不会再有第二波高潮。空调业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渠道成本、管理成本与广告成本等四大块,要想在哪个环节降低成本都不容易,消费者关心的是性价比,而不是单纯的价格,只要不是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不同品牌的成本都有“趋同性”。前一阵价格战的直接目标是争夺经销商,并不是消费者,现在的直接目标才转到消费者身上,也就是说经销商的获利水平已与厂家达成了协议,厂家再要降价,降的就是自己的利润率,这个风险太大。至于某品牌大炒1.5匹冷暖空调能卖到1800元左右,那可能是材料有问题,“美的”不会降低材料品质来迎合低价口味,真正过硬的材料成本按3%的利润率计算,最低也应卖2000元以上。

威力空调副总经理王国武很同意美的集团的看法:1.5匹冷暖空调按基本合格的材料成本计,其合理价位应在2150元左右,如果卖到1800元左右,那肯定有质量或服务上的欠缺,威力前一阵打价格战很凶,但今年不会再打了,因为只有2%的利润率了,再打就是死路一条。据了解,海尔、格力、华凌、科龙、华宝、海信、春兰等企业都表示不会再大打价格战,空调价格已处于阶段性底部,除非空调有重大的技术突破,否则年内不会再有刺刀见红的大肉搏,但小打小闹则不可避免。

空调业将展开大淘汰

以“价格杀手”与成本控制著称的格兰仕虽然也认同价格战不可能再打得皮破肉绽,但其常务副总俞尧昌却出语惊人:“空调业要淘汰99%的企业才会实现良性竞争!”他认为质量成本与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最根本的要素,现在全国空调企业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市场需求,不算去年的600多万台库存,光今年就有1000多万台的过剩,产能严重过剩,而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这就是中国空调业的大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单个空调企业很难靠“超级规模”来大大降低成本,所以大打价格战的前提还不成熟,还得先来一场惨烈的淘汰战。估计今年就会有200多家厂家要被兼并掉,今年先死一半,明后年再死一大批,最后是400多家中只剩下不到10家。至于一线、二线、三线品牌的划分,俞尧昌说:“松下全球年销量400万台,在全球第一,但在中国连三线品牌都排不上,这种传统的分法很不科学。”他认为新老品牌的淘汰战主要看企业的规模、资金、品牌、管理团队等核心竞争力,只有1%左右的品牌才会像彩电业的几大巨头那样在几年后存活下来。

乐华空调总经理梁伟十分赞赏俞尧昌的观点: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战还会打,但不会大打,因为消费者并不是空调研究专家,他们不会关心百分之几十的降价炒作,他们关心的是实实在在的性价比,所以空调企业也没有必要毫无理性地大打价格战。但是,空调业兼并狂潮已经来临,可以说空调业开始进入了“整合时代”,可能平均每一天都会有一家企业被兼并掉,如果消费者哪一天发现自己买的空调无人维修,是因为该企业倒闭了,不用大惊小怪,那是很正常的事;或者说哪一天看到报纸上有十几家企业被人兼并了,那也很平常。总之,绝大部分空调企业将迅速被淘汰,市场会决定谁是最后的赢家。

羊城晚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生活窍门小常识
大家都在看
万年历农历日历查询
阴历阳历万年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