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不宜在饭桌
生活节奏的加快,减少了家庭成员间交流的时间,相形之下,进餐时间当成教育孩子的课堂,不时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不理想横加指责,就是对子女的活动、交流等刨要问底,弄得孩子很不舒服,使全家团圆的饭桌充满了“火药味”。
饭桌上乱“开庭”不可取,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从科学角度讲,愉快的进餐后气氛可以使大脑神经和消化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倘若不良情绪干扰了这种兴奋,大脑神经会由兴奋急剧转为抑制,降低味觉神经系统的敏感度,不但引起食欲下降,而且胃肠道消化功能也减弱,影响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
其二,饭桌上的指责取代了家庭教育,也会使孩子对吃饭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惧怵和恐慌,长此以往,也容易诱发心理疾病,导致心理障碍。
其三,饭桌上家长板着脸,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孩子,不仅毫无教育效果,反而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心情受到很大的压抑,从而妨碍了血液正常循环,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发育。
当然,家长借聚餐时对孩子加以善意、积极的启发引导也并非不可。比如,三言两语地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但必须注意分寸,切不可一味地质问追询、提要求、下命令。更不能不容孩子分辨,话不投机,就吹胡子瞪眼睛,以至摔碗筷拍桌子。
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体格,健全的人格,家长不妨改饭桌“开庭”为风趣的亲子交流,调剂饭桌气氛,优化孩子的生长环境。千万不要把饭桌当成数落孩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