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后冰箱时代”的土洋之争
“后冰箱时代”的土洋之争
冰箱市场远不如彩电、空调业那样硝烟弥漫,既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价格战,也未见成气候的广告战。然而,平静中无不孕育着巨变。就在前不久的“柏林国际家用电器展”上,科龙制造的世界首台并联循环冰箱震撼了全球冰箱业。来自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冰箱专家认定:并联循环技术(分立多循环技术)的诞生,标志着世界冰箱业经历了机械温控、电子温控和电脑温控三大阶段后,正式迈入并联循环的“后冰箱时代”,全球冰箱消费者将迎来个性化浪潮。在“后冰箱时代”,中洋品牌又将如何出招?
洋品牌:发起新攻势
去年下半年,美国最大家电生产商惠而浦在昆明宣布:重返中国冰箱市场。这次惠而浦拿出了3个系列30个新品种,准备发动据称是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大的一次攻势。这不禁令人想起,就在5年前,惠而浦、西门子、松下这些国际上响当当的家电巨头,在中国冰箱市场上节节败退的情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家电厂商通过控股、收购国内冰箱企业等手段向中国冰箱市场发起第二轮进攻。当时,美国惠而浦收购了北京“雪花”,通用电器收购了天津“可耐”,韩国三星吞并苏州“香雪海”,西门子兼并了“扬子”,伊莱克斯收购了长沙“中意”,松下、夏普、美泰克则分别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合资建厂。
然而他们低估了在竞争中日益强大的本土对手,在国内品牌的大举反攻之下,立足未稳的洋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洋品牌吸取第二轮进攻失败的教训,在营销、服务上苦下功夫,正重整旗鼓对中国冰箱市场发动第三次冲击。并且多从中国本土寻找高层管理人员,力求知己知彼。有资料显示:2000年伊莱克斯、西门子、三星等洋品牌全面崛起,占据了20%左右的市场份额;2001年市场占有率继续攀升,前三季度接近25%,伊莱克斯和西门子已跻身冰箱行业第一阵营。
国产品牌:致力打造核心技术
随着洋品牌本土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来行业的竞争已不存在“土洋之争”,而是技术的竞争。
目前的冰箱市场供大于求,竞争异常激烈。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冰箱行业共有20多个品牌,生产线30多条,年生产能力超过2500万台,而销售量不过800万台,产能大量放空。
如何才能在高强度的竞争中胜出?国产冰箱的“巨头”无不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冰箱问世79年来,一项革命性科技“分立多循环技术”(又称并联多循环技术),已经在中国科龙率先问世。业内人士认为,并联循环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冷藏室、冷冻室的单独控制,完全避免了串联冰箱温控“控高不控低”的尴尬局面,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温度精控和冷藏室、冷冻室互相转换,并带动了冰箱节能、保鲜、速冻等功能的全线飙升。这种冰箱核心技术的突破,无疑,使其在品牌冰箱的角逐中增加了胜出的筹码。
入世的大门已经打开了,“后冰箱时代”已经到来。对于国内家电业,是机会也是挑战。随着洋品牌本土化进程的不断完善,其技术优势将更为突显。目前的竞争格局只是暂时的,国内家电市场还充满着变数。
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