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也有医用价值
自汉代以来,中国人民有“十二生肖”的民俗,以十二种动物分别代表,猪为其中之一。
中国历史上,在“生肖”属猪的皇帝中,有的曾发布过禁止民间养猪.宰猪、吃猪的诏令。成为古代奇闻。据《明实录》等记载,明代朱厚照于公元1505年登帝位为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农历十二月。他决定南下巡游数地,启程之前,特发布诏令严禁各地养猪、宰猪和吃猪肉,一是因为他的生肖属猪(生于明“弘治”四年,岁次为辛亥,正好是“猪年”);二是明代皇帝姓朱,与“猪”同音。因此他认为,养猪、宰猪和吃猪肉。对于明王朝和生肖属猪的他本人,都是极为不利与不敬,所以通令严禁。在明武宗将要巡游之地的老百姓,为避免冒犯皇帝,纷纷先把猪屠宰,或者把猪投入江河溺毙冲走。结果,不少地方民间豢养的猪。在一段时间骤然大减,以致于在举行祭祀里,改用羊代替猪作祭品。当时,朝廷大臣们和百姓对明武宗此项诏令,暗中都认为荒唐无理,故禁令未持续实行。
中国古人食猪肉及其内脏等,除了美味和营养,还利用其防治疾病,例如食猪血补血,食猪肝补肝、治浮肿、助明目,食猪骨汤补骨,产妇食猪蹄汤助乳汁分泌等。古人取猪脂肪熬成“豕膏”,是中国古人最早防冻护肤品,在文献中屡予记载介绍《后汉书·东夷传》载:“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唐代《千金要方》的“治远行口面皴裂方”记述:“熟煎猪脂,将行夜,常傅(敷)面卧,行万里,夜宿不损”。此外,猪胆汁很早被古代中医利用,东汉医家张仲景用猪胆汁加少量醋调匀,灌入肛门内。帮助便秘者通便。另有医籍介绍,将猪胆汁加入温水中洗发,有“去腻光泽”效果。
现代科学和医学研究者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猪于人类医学,有着更多的兴趣和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地区的学者研究发现,猪的器官与人类器官的构造较接近,而采用人体基因培育的猪,将其器官移植到人体后,更能减少产生排斥反应,因此认为,猪有可能成为提供人类异种器官移植新来源。有助于解决可供移植的人类器官的严重不足。但是,有些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质疑:猪体内隐藏着人类尚未探明的病毒,人们还不清楚这些潜伏的病毒随同猪器官进入人体内,将会引发何种反应与后果?有的则质疑。猪器官细胞能否妥善与人类细胞结合?还有动物保护团体和人士反对使动物受苦、受害。所以,在医学界和社会上,对采用猪器官移植到人体的做法,还未取得一致认可。不过,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对于猪器官移植人体的探索仍在继续,冀能取得实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