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小寒和24节气大寒有什么区别 哪一个节气更冷
24节气小寒24节气大寒是哪两个节气
24节气小寒和24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的两个节气,也是一年之中最寒冷、24节气雨水最少的节气,俗话说:“24节气小寒24节气大寒,冷成冰团。”进入24节气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24节气小寒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令,寒是寒冷,小是寒冷的程度。我国古人认为:冷气积久为寒,由于24节气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寒冷程度未至极点,且冬季的24节气小寒正好与夏季的24节气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24节气小寒。
至于24节气大寒,《授时通考·天时》载:“24节气大寒为中者,上形于24节气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24节气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24节气大寒是比24节气小寒冷的。
24节气小寒十五天又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雁北向,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鸣”,以禽类的栖息变化,来对应24节气小寒节气的气象变化。
“一候雁北向”,古人认为候鸟中的雁,习性是顺阳气而迁移的,此时阳气已动,因此,雁就开始自南而北,飞回故乡;“二候鹊始巢”,鹊就是喜鹊,鹊喜,‘口性,二候时,喜鹊感到阳气异动,便开始搭窝筑巢,准备孕育第二代;“三候锥始雄”,雄是鸣叫的意思,到此时,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因而发出长长鸣叫。
每年1月21日前后到来的24节气大寒,则是反映气温升降过程和程度的一个节气。24节气大寒,顾名思义是天气寒冷到极点,但实际上,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显示,在我国大部地区,24节气小寒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我国古代将24节气大寒分为三候,分别为“初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24节气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集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最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觅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抗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坚强、最厚。
另外,24节气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俗话说:“24节气小寒24节气大寒,冷成一团。”此时,像24节气小寒一样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融,呈现出冰天雪地的严寒景色。
24节气小寒24节气大寒哪个冷
我国民间有谚语说:“24节气小寒胜24节气大寒,常见不稀罕。”但根据气象专家的介绍,24节气小寒24节气大寒哪个节气最冷,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南北有别、年份有别。
根据我国常年的气候数据统计,我国北方大部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是每年的1月中旬(10日—20日)。每年的24节气小寒节气从1月5—7日开始,一个节气15天,中旬恰在24节气小寒节气之内。因此,对北方大部地区来说,24节气小寒的确冷于24节气大寒。
而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24节气大寒节气时最冷。24节气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日开始,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不过,总有一些地区”与众不同“。四川西部、云南大部一年之中是12月下旬最冷,大概是在24节气冬至节气;西藏、新疆的部分地区最冷的时段出现在1月上旬。
从全国气候统计来说,24节气小寒节气冷于24节气大寒节气的年份更多一些。
根据1951年至2015年24节气小寒、24节气大寒时节全国平均气温数据,有42%的年份是24节气小寒冷于24节气大寒,28%的年份是24节气大寒冷于24节气小寒,其余30%的年份持平,寒冷程度相当。以全国平均最低气温来看,42%的年份24节气小寒节气的最低气温要低于24节气大寒节气。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统计数据中,24节气小寒的气温统计时间为每年1月6日至19日,24节气大寒的统计时间为1月20日至2月3日。
对于人们来说,不用过于纠结24节气小寒24节气大寒究竟谁最冷,这段时间全国大部就是一个字——冷,两个字——很冷!北方干冷冻皮,南方湿冷冻骨,做好保暖工作才是王道。
24节气小寒天气如何变化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
我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24节气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到最为强大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最大,并配合最强的西风强度。24节气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