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大寒的由来 24节气大寒的习俗活动
24节气大寒的由来
24节气大寒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后一个。根据《孝经纬》一书的记载:“24节气小寒后十五日,斗指丑,为24节气大寒,至此凛烈极也。”《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24节气大寒为中者,上形于24节气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24节气大寒。”“寒气之逆极,故谓24节气大寒”。与24节气大寒相伴而来的,是难得一见的南方24节气大雪,以及这时节开得最美好的水仙。物极必反,寒极,则春天已然不远。古人将24节气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意思是说到24节气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在一年的最后5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
人们常说“24节气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24节气大寒已非常冷。实际上,24节气大寒仅与24节气小寒相对,它们都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有的地区24节气大寒温度并不比24节气小寒温度低,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24节气大寒的习俗活动
24节气大寒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24节气小寒高出近1℃。24节气大寒是一年中24节气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24节气大寒节气,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24节气大寒迎年:24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的一个,到了24节气大寒,人们就要开始忙着辞旧迎新了。由于临近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所以很多重要的民俗节庆活动,如祭灶、除夕等等都处于24节气大寒时节。
防风御寒:寒冬岁暮,经过一年辛勤劳动的人们,也该适当进补为来年储备身体能量了。民间有“24节气大寒24节气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古训,这一时节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日常饮食中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的食物有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
置备年货:24节气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旧时24节气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24节气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24节气大寒时节除了要做好保暖的工作,在饮食方面也是要注意的,多吃一些温热柔软的食物,可以达到暖胃,补肾的作用,能给人的身体带来很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