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先生 你不该这么宿命
高先生,干部,40岁,身材较胖,平时性格急躁,走路、做事总像在抢时间,喜欢从事挑战性的工作,工作效率极高,被同事喻为“工作狂”,同事们普遍感到跟不上他的工作节奏。由于工作业绩突出,高先生频频受到表彰和奖励,这更加促使他加倍努力地工作。
三年前高先生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头发紧、心慌、入睡困难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高先生因此而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检查发现除血压偏高外,其他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心血管内科医生叮嘱其注意休息,并建议去看心理医生,调整一下心理状态。
遵医嘱,高先生来到心理咨询门诊,经心理测量和脑波功率谱检查,结合病史分析,心理医生认为:高先生由于性格问题(A型性格)导致基础焦虑水平偏高,加上外界因素(工作压力)而导致目前的不良心理状态-焦虑状态,其高血压只是焦虑状态的外在表现之一-功能性高血压(其特点为血压值随焦虑水平而波动,即“有事高,无事低”)。但高先生却不这么认为:“我很正常,怎么会有心理问题呢?只是工作太忙了……”心理医生建议其适当放慢工作生活节奏,劳逸结合,必要时可服用抗焦虑药。但高先生不以为然……。
三年后,高先生的血压由“有事高,无事低”变成了“居高不下”,成了一名“正宗”的高血压病患者,而高先生对此有自己的说法:“我们家有高血压遗传病史,我父亲就是这个年龄得高血压的,我这个年龄得高血压是命中注定的……”
至此,高先生还执迷不悟,悲哉!综观高先生的发病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性格使然,或者说生活方式使然。高血压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在早期,由于焦虑反应导致血管痉挛而产生血压升高。这种情况是可改变的,只需按心理医生指导降低焦虑水平,即可解除血管痉挛而使血压下降。若任其发展,反复、持续地血管痉挛,到后期便产生了实质性改变-血管硬化(高血压病形成),这时的治疗相对就比较麻烦了。所以,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即使是对有高血压遗传因素的患者,早期心理调整也可达到推迟高血压病的发生时间、延缓疾病发展之目的。
张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