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掺西药可能损害健康
四季饮凉茶是广东的民间习俗,广州街头的凉茶店比比皆是,品种也日益丰富。但市人大代表赵云燕指出,由于缺乏管理法规和监管力度,受利益驱使,相当一部分凉茶店经营的“凉茶”不仅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凉茶,而且存在着严重的质量和违规、违法经营问题,对此她深表忧虑。 昨日赵云燕向大会提交议案建议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广州市凉茶经营管理规定,以规范该行业的经营行为。 部分凉茶用劣质中药为原料 赵云燕指出,经初步调查,目前广州市的凉茶市场存在的问题不少。有的凉茶店变相出售自制的中药复方汤剂。如广州市某凉茶有限公司在广州市区的分店有近20家之多,在台山、顺德、大石、东莞等地区的分店不下10家,但在出售凉茶的同时长期出售自制的中药复方汤剂,如肝炎茶、养肝健脾茶等几十个品种的“凉茶”。 有不法凉茶经营者为达到防止凉茶变质的目的,违规在凉茶中随意加入防腐剂。更有甚者为了提高疗效,赢得更多的顾客,有不法凉茶经营者在“凉茶”中违规加入退烧、止咳、甚至激素等西药。 此外,有的凉茶违规使用非医食两用的中草药作为凉茶制作原料;用劣质中药材为原料制作凉茶的经营者也不少。 不公布配方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赵云燕称,目前广州市凉茶市场相当多的经营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 同时,凉茶配方没有公布,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凉茶原材料没有质量标准,中西药混合掺杂可能存在的配伍禁忌,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损害。赵云燕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广州市凉茶经营管理规定;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新闻链接:凉茶是一种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的特殊产品,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但执行的是食品卫生标准。广东凉茶市场年销售额接近10亿元,市面品种多达30多个。 一位从事药学的专业人士说,违规商家在凉茶中添加最多的是止痛片,因止痛片内含扑热息痛,具有退热退烧的疗效。还有一些添加激素、抗生素等。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将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去年起,广东已率先对保健食品行业推行GMP(良好生产规范),目前广州黄振龙、佛山健生堂等凉茶企业已通过了GMP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