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走“捷径”,险伤宝宝命
在南方打工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四川来的打工妹琴。也许都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缘故,我们的谈话颇为投机,逐渐心心相印,租得一间不足18平方米的小屋,共筑爱巢。十月怀胎,琴生下一名胖男孩,经济上虽然比较拮据,但生活上却是乐融融的。
回家后,琴说两袋口服补液盐要冲水1000毫升,孩子的小肚子怎么装得下?这么多的水一点点喂起来多麻烦,还是少冲些开水,不是同样可以把两袋药喝下去吗?我觉得有道理,就把每袋口服补液盐冲一碗水(约200毫升),孩子口渴,两碗水在上午就喝完了。我想口服补液盐的成分主要是糖和盐,多吃点没关系,也许病会好得快些,所以下午我又把第3袋口服补液盐冲水一碗喂孩子服下。次日我再去药店购买几袋口服补液盐,和昨日一样喂孩子。奇怪的是孩子似乎越喂越渴,并发起烧来,人显得烦躁不安,两手时有颤动,我担心会抽搐,急忙送医院诊治,血液化验发现血钠增高。医生说孩子是由于盲目补充口服补液盐,浓度过高,用量过大引起高渗性脱水,需住院治疗,并发了病危通知。我和琴真是后悔莫及,口服补液盐少冲水服用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经抢救,孩子终于转危为安,我们一颗悬着的心才算安定下来。我们因怕麻烦,口服补液走“捷径”,不按医嘱去办,险伤孩子性命,教训终生难忘。
医生点评:故事中的父母怕麻烦和担心孩子饮不下大量的水,欲走捷径,盲目提高口服补液盐溶液(简称ORS)的浓度,引起高钠血症,险伤孩子性命,教训深刻。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即大便含钠少水分多,如补钠过多和饮水过少均可引起高渗性脱水。临床上屡有发生,不可掉以轻心:
高渗性脱水是水的丢失相对地多于钠的丢失,即脱水加高钠血症,血清钠浓度在150毫摩尔/升以上。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减少,钠浓度过高,水从细胞内渗出以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使细胞内液容量减少。由于高渗和细胞内脱水,病人常有烦渴、高热、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甚至发生惊厌,死亡率甚高。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ORS配方是:氮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新配方由枸橼酸钠2.9克代替),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到1000毫升。应用ORS的理论基础是根据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上存在钠—葡萄糖的共同载体,只有同时结合钠离子和葡萄糖才能转运吸收。ORS适用于腹泻脱水的预防和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的患儿。世界卫生组织自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各地推广ORS以来,已挽救了千百万脱水儿童的生命,备受青昧。
ORS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重度脱水、剧烈呕吐、有明显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者,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不宜应用。在口服补液过程中,若呕吐频繁或腹泻脱水继续加重者,应到医院进行静脉补液。
口服补液宜少量频频服用,在头8~12小时内补充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需要补充液体约每公斤体重50~80毫升,中度脱水约需80~100毫升。当脱水纠正后,转入维持阶段。由于ORS含钠量较高,水分稍不足,则易引起高钠血症,故加水宜多不宜少,可将配好的ORS溶液再加等量水稀释使用,以免矫枉过正,重蹈本故事主人公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