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保健按摩
足部的一些特定部位是脏腑经气输注和聚集之处,在足部特定部位给予一定的按摩刺激,可治疗相应的内脏疾患,尤其对急性疼痛,特别是对胃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疗效明显。
足部按摩的操作手法,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深透内里来达到治疗目的。持久,是要求手法操作能依规定持续一定时间;有力,是指手法操作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又要依穴区及病症的不同特性而增减变化;均匀,是指手法有节奏性,频率稳定,力量协调,给按摩的人以协调稳定的刺激,产生良好的感觉,有利于调整治疗;柔和,是指操作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动作转换要自然合于要求,使人感到按摩和谐连绵且循序渐进,刺激准确、适度。
手法一
操作步骤;
1.以食指第一、二指关节弯曲扣紧,其余四指握拳。以中指与拇指为基垫,垫于食指的第一关节处固定之。
2.着力点是食指第二关节。
3.施力处肘、手腕、拳头。
4.适用反射区脑、额窦、脑垂体、眼、耳、斜方肌、肺、胃、十二指肠、胰脏、肝脏、胆囊、腹腔神经丛、输尿管、膀胱、大肠、心脏、脾脏。
手法二
操作步骤:
l. 以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成圆弧状,四指为固定点。
2、着力点拇指指尖。
3、施力处拇指、手掌。
4.适用反射区小脑、三叉神经、鼻、颈项、扁桃腺、上颚、下颚。
手法三
操作步骤:
1.以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约60度(根据不同的反射区灵活确定)。
2.着力点在拇指指腹处。
3.施力处手腕、手掌。
4.适用反射区横膈膜、胃、胰脏、十二指肠。
手法四
操作步骤:
1.双手拇指、食指张开,食指第一、二节弯曲,其余三指握掌。
2.着力点在食指第二节关节处。
3.施力处手腕、拇指固定为辅助点。
4.适用反射区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
手法五
操作步骤:
1.手握拳,中指、食指弯曲,均以第二关节凸出,拇指与其余二指握掌固定。
2.着力点中指、食指的凸出关节。
3.施力处手腕。
4、适用反射区小肠、胸(乳房)。
足部反射区的定位
1,肾脏。位于双足脚掌距脚趾约1/3中央凹处。图85.在通常情况下,此区不参与足部的运动。按摩此部位能使肾脏的血液循环增加,提高工作效率。按摩后,在1一6周内尿液颜色变黄、黄褐或红褐色,并带明显恶嗅味。
2.输尿管:位于双足掌自肾脏(2)、膀胱(3)的反射区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的线状区域。
3.膀胱和尿道。膀胱反射区位于足的内面,正好在足跟前内侧下部。尿道反射区位于膀胱反射区向上并向后,正好位于足跟的内侧。
4.上颚和下颚。上颚反射区位于跟处第一关节向前0.5厘米处。下颚反射区位于踇趾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间0.5厘米处。注意,头部的反射区是左右互换的,右颚在左足踇趾,左颚在右足踇趾。
5. 胃:胃的反射区位于足弓的前部,相当于踇趾大小。双足均有,胃的一半反射区在右足,另一半在左足。
6.肝脏和胆囊。肝反射区位于右足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区,在肺反射区的下方。胆囊的反射区在右足,在肝的反射区内。
7. 胰脏。位于双足掌胃与十二指肠反射区的交接处,有如扁豆状。
8. 小肠。位于双足盲掌心凹陷区域。
9.盲肠。位于右足掌跟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上行结肠连接。
10.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右足的反射区是升结肠和横结肠的前半段,左足的反射区是横结肠的后半段以及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图91.
11.直肠和肛门。直肠反射区位于左足掌跟骨前缘,呈带状区域,及两小腿内侧腓肠肌。肛门反射区位于左足掌跟骨前缘直肠反射区的末端。
12.心。在左足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
13.脑(头部)。位于双足踇趾,头的右半球反射区在左足,头的左半球反射区在右足。
14. 额窦。额窦的反射区在10个足趾的趾端,右边额窦在左足,左边的在右足。
15. 脊椎。脊柱反射区是在足弓内侧,只要记得足上最像脊椎形状的部位即可。
16. 颈椎。颈椎反射区在拇趾与足连接处底面内侧。
17. 腹腔神经丛。在双足掌中心分布在胃的反射区附近。
18.淋巴腺。上身淋巴腺的反射区在双足外侧踝骨前略凹陷处。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在双足内侧踝骨前略凹的区域。胸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足的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
19.脾脏。脾脏反射区在左足,位于心脏反射区之下。
20.扁桃体。扁桃体反射区在双足拇趾上面腰部,肌腱的左、右两边。
21.脑垂体。脑垂体反射区位于左、有足拇趾底正中。
22.肾上腺。肾上腺反射区在肾脏反射区之上,位于足掌部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点下方,右肾上腺反射区在左足,右侧者在左足。
23.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反射区在足内侧,接近拇趾关节的根部,足底和足侧之间。
24.甲状腺。甲状腺反射区在足底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
25. 气卵巢(或睪丸)。卵巢(或睪丸)反射区在足跟外侧,右侧的卵巢(或睪丸)反射区在左足,左侧的在右足。
26.子宫(或前列腺)。子宫(或前列腺)反射区在两足跟内侧。
27. 乳腺。右乳腺反射区在足背第二、三、四跖骨之间。
28.喉。喉反射区在足背拇趾根部和第二足趾连接处。
29.肺、支气管。肺和支气管反射区在足底前部,右侧的在左足,左侧的在右足。
30.眼。眼的反射区位于足底肉球处至第二、三足趾的腰部,右眼反射区在左足,左眼反射区在右足。
31.耳。耳反射区位于足底肉球上部至第四、第五足趾的腰部,右耳在左足,左耳在右足。
32.内耳迷路。内耳迷路反射区位于两足背第四与第五趾骨间。
33.肩关节。肩关节反射区在足底紧靠第五趾跟,第四与第五跖骨间的肉球部。
34. 髋关节。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内外踝的下部。
35.膝关节。反射区在两足外侧的凹陷处。
36. 肘关节。肘关节反射区位于两足外侧第五跖骨与楔骨的关节凸处。
37. 小脑和脑干。反射区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根部,左半侧小脑及脑子反射区在左足,右边反射区左右足。
38.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双拇趾边第二趾一侧的上角,左侧三叉神经在右足,右侧在左足。
39.下腹部。下腹部反射区位于双足腓骨后缘的外侧,自脚踝骨后方向上延伸约6厘米的一带状区域。
40. 横膈膜。横膈膜反射区位于两足背中央部位,是横跨足背处的带状区域。
禁忌证:
1.急性肝坏死、严重肾功能衰竭等各种严重急性发作性疾病。
2.各种严重出血患者,如吐血、呕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等内脏的各种出血,足部按摩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此时按摩易引起更多出血。
3. 活动性肺结核。
4.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5. 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
注意事项:
1.当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时,新陈代谢减慢,尿酸、尿素等毒素沉积于细胞中,常出现各种不适,足部按摩法可促进尿酸、尿毒的排出。肾、输尿管、膀胱是人体重要排泄器官,在按摩治疗中,这3个反射区为重要按摩区域。开始时可先按摩肾、输尿管、膀胱3个反射区,结束时还要反复3次按摩这三个反射区。
2.双足1次治疗时间,一般病人为30-40分钟,重病患者根据病情适当缩短为10-20分钟。
3.接受按摩后,患者要饮温开水300-500毫升,在30分钟内饮完。严重者如肾病、水肿、心力衰竭者,可根据病情适当减量。
4.有外伤者,治疗时应避开伤处。
5. 敏感的患者,按摩后可出现低热、发冷等全身不适症状。此属正常现象,不必处理,一般继续治疗数天症状即可消失。有些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尿液颜色变深,并且气味很浓,这是因尿酸、尿素大量排出所致,与治疗无影响。
6. 已长期接受足部按摩可致双脚痛觉迟钝,可用温盐水浸泡30分钟后再按摩。
7.此疗法宜在饭后1小时以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