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的镇痛针麻

阴历阳历网

请输入关键词:

生活窍门小常识

针刺的镇痛针麻

针刺麻醉是在针刺镇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我国独创。针刺麻醉诞生在1958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针刺麻醉已成为一种独立的麻醉方法在临床上应用。目前在我国,针麻已成为甲状腺等手术的首选麻醉。据1979年统计,我国接受针麻下手术的人,已超过200万。

针刺麻醉的效果主要是生理因素决定,即针刺穴位能够产生针刺镇痛、针刺调节生理功能等作用。但是针麻是在人的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人的心理因素在针麻全过程中都发生一定的作用。积极的心理因素能够提高针麻效果,消极的心理因素能够降低针麻效果。

针刺麻醉效果主要取决于针刺镇痛与针刺调整的效果。针刺镇痛与针刺调整是针麻效果的基础。针刺镇痛指的是针刺穴位,人体的痛阈明显提高,人体对疼痛刺激变得迟钝。

有人曾在针麻临床手术室的情境下,研究心理因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证明暗示、分心、平时对痛的态度、对针麻手术怕不怕、对针麻有无认识、情绪等心理因素都能影响针麻效果。

暗示对针刺镇痛的作用:针刺10分钟后,在测痛过程中,主试者不断地对被试者说:“要注意,就要痛了,就要痛了”。这种语言暗示,使61例被试者平均痛阈降低了83%。即对痛的语言暗示降低了针刺镇痛的效果。病人的自我对痛的暗示也能诱发出疼痛。例如,一位女病人在医务人员对她的手术部位消毒时,病人惊恐地说:“痛啦”。术后病人说:“越想着要痛就痛了,我想消毒完就动刀,就觉得痛了。”

分心对针刺镇痛的作用:针刺10分钟时,在测痛过程中,主试者与被试者谈话,分散被试者的注意力。41例

被试者平均痛阈提高51.66%。

平时对痛的态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把病人平时对痛的态度分为不怕痛与怕痛两类,平时不怕痛者67人,针刺提高痛阈37%;平时怕痛者47例,针刺使痛阈提高26%。可见,平时怕痛者针刺后提高痛阈较少。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生活窍门小常识
大家都在看
万年历农历日历查询
阴历阳历万年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