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影院]一款跨时代的DVD录像机
一款跨时代的DVD录像机
正当中国的DVD产品刚刚走俏市场,世界各大电子产品的制造商就纷纷涌来,有的带来了技术,有的带来了资金,都希望能从中争得一席之地。日前,飞利浦在北京向业界宣布了其革命性的高科技产品——飞利浦DVDR1000录像机,也可以说是刻录机。
在介绍此产品之前,不得不先介绍一下联合推出该技术的DVD+RW联盟。这家由飞利浦公司、惠普公司、索尼公司、三菱化工公司、理光有限公司、汤姆森媒体公司、雅玛哈公司在内的世界知名电子产品制造商组成的DVD录像机(刻录机)联盟,在随着飞利浦推出可录DVD产品后,都将陆续推出各自品牌的可录DVD影碟机。这种双向兼容刻录格式的DVD+RW录像机,其各项技术指标与性能均已超过了现行市场的DVD产品,并使传统的DVD功能得到极大的延伸。据悉,在未来数年内,DVD+RW录像机将很快进入普通家庭,占据DVD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目前已有超过27家世界各国的软件生产商表示对该DVD格式的认同与支持,并将合力加强对这一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DVDR1000与传统的DVD影碟机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DVD只具备单纯的播放功能,而该产品则集播放、重复录像(刻录)、编辑节目等功能于一身,并能将所刻录的光盘在现有的大多数DVD机以及个人电脑的DVD-ROM驱动器中播放与编辑,从而实现了多种家用电器设备的双向兼容性。DVD+RW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它提供了双向兼容性,也就是说DVD+RW光盘可以在现行的大多数DVD视频播放机中播放,也可以在DVD光驱中播放。因此,由DVDR1000刻录出来的DVD+RW光盘能与世界上现有的3500万家用和商用DVD视频播放机和DVD光驱中的大多数相兼容。(当然对有版权保护的加密图像或声音讯号,DVDR1000不能刻录。)DVD+RW的这种可任意擦写的刻录格式,无疑将家用电器的消费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满足了人们对数字娱乐生产的新要求。
最早问世的DVD-RAM刻录机是1999年由日本松下公司推出的,但由于无法解决兼容问题,只能在专业圈内使用,进入不了家庭。其后,日本先锋公司推出了DVD-RW刻录机,但刻录后的光碟却不能在普通的DVD机上使用。别小看DVD和RW之间那不被注意的小小“+”号,它标志着DVD播放机和刻录功能的统一大业完成。
DVDR1000采用的DVD+RW技术是把数字化视频存储和录制到一张4.7 GB的DVD光盘上,为可擦写式DVD的刻录问题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解决办案。消费者将拥有一个安全而可靠的方式来保存、整理和分享有用的资料、图片和录像等。 DVDR1000输入信号接口包括普通AV、S-Video和数码i-link接口,可以接收模拟和数字图像信号,当与数码摄像机连接时,可以进行直接的数码刻录工作。该机在进行刻录时,有1小时、2小时、3小时和4小时四种不同格式的选择。DVDR1000使用和DVD一样的变比特率编码技术,保证了高清晰度的数码画质。当然,选择的格式不同,在播放时会有清晰度方面的区别。1小时模式将提供数码录像机DV一样的画质,数码连接确保没有任何数模、模数转换信号损失;2小时模式相当于DVD画质;3小时和4小时模式提供了录制电视TV信号的画质,超过普通VHS录像带水平。当DVDR1000在刻录盘片时,若一张盘片没有用完,在下次还可继续刻录内容。DVDR1000还可以自由地编辑或删除录制的片断和内容,通过电视屏幕,可以直接浏览全部碟片内容目录,直观地看到已经刻录的空间和剩余空间,可以直接播放DVD光碟,也可以将刻录好的光碟在普通的DVD机上播放。但是,在中国,由于本地厂商在生产和制造技术上的种种原因,有一些型号DVD机不能播放DVD+RW碟片,而有一些即使是同一型号DVD机也是有的可以播放,而有的不能。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飞利浦的DVD播放机上均标有标志,确保该DVD能保证兼容DVD+RW碟片。同时,飞利浦将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国内生产厂商生产DVD+RW碟片兼容的DVD机。 那么DVDR1000与个人电脑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中所使用的DVD+RW驱动器有什么不同呢?个人电脑中所使用的DVD+RW驱动器受软件控制,并以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Macintosh)为运行平台。而DVDR1000能够在电视上或家庭影院系统中对于各种来源的影视节目进行录制和回放。此外,它们能够播放现有的普通音乐CD、CD-R、CD-RW、VCD、DVD-R、DVD视频光盘上的内容。 DVDR1000使用MPEG数码音频编码,音质相当于普通DVD。该机的刻录方式非常方便,观看电视时,只需轻按录制键,DVD-R1000就自动开始录制。该机内置电视调谐器PAL/SECAM,可以接收并刻录电视信号。
DVDR1000从去年8月份开始在欧洲生产并投放市场,售价为2500美元左右。如果在我国销售,加上关税等费用,大约为3万元人民币,所以该产品在国内规模上市尚需时日。
家电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