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三线品牌空调市场 价格大战愈演愈烈
三线品牌空调市场 价格大战愈演愈烈
价格大战乌云密布
据权威的预测报告认为,今年国内市场的空调需求量不超过1500万至1700万台,但仅去年国内企业的产量就已超过2000万台,今年的需求过剩,可能要达到创纪录的1500万台。与此同时,资料显示,由于去年南方出现了少有的凉夏,各大厂商的库存总量已高达500万台,由于今年淡季市场需求不旺,各家的库存压力都没得到缓解,极有可能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倾销变现。业内人士同时指出,从去年开始,国内的合资品牌空调也开始涉足价格战。由于洋品牌在城市市场的天然优势,价格拉低后大受中高层次消费者的追捧,一下子抢走了相当多的市场份额。在此情况下,一线品牌也被拖进价格战,一线品牌一乱,整个行业的价格战愈打愈乱。自1998年后,已经红火了4年的空调市场,正开始步入价格战的泥潭。
三线品牌主动进攻
空调的进入门槛很低,中国现有近400家空调厂家,产品同质化严重。为了迅速赶超行业的领先者,降价已成为二、三线品牌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也是空调市场价格大战愈演愈烈的原因。
多年来,国内空调行业一直被分成四大阵营———第一阵营是历史较长、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一线品牌;第二阵营是历史较长,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一直没有明显提高的老品牌;第三阵营是从事空调生产时间不长,但由于营销战略得当,没有历史包袱,在价格和成本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的空调新军;第四阵营是根本无资金、无设备、无技术和质量保障、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螺丝刀工厂”。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第三阵营的空调新军。一线品牌由于其产品售价居高不下,缺乏竞争优势,所以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将逐年下降,在空调新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节节败退。
强势品牌积极“防御”
一、二线品牌对空调价格战也作了“防御”性准备。在一片价格“跳水”中,海尔空调的价格依然坚挺;格力空调今年新推出的最高端产品1.5匹的“数码2000”零售价高达8500元;科龙空调最新上市的1匹“双效王”标价4380元,为目前国产1匹空调价格之最。专业人士分析指出,新品空调之所以反其道而行,无非是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希望用“技术战”来转移消费者对价格战的注意力。
从目前的空调市场看,春兰、美的、格力、海尔等一线品牌仍然牢牢占据着半壁江山,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以下的几个优势支撑。
一、技术优势:强势品牌都已在本行苦心经营多年,拥有中国空调业最高的技术水准。从一开始的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至自主创新,它们的有些技术甚至在世界上领先,如春兰空调的静音技术、格力空调的数码变频技术。
二、规模优势:强势品牌由于生产规模较大,因此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发展速度仍然很快。资料显示,2001年排在产销前几位的空调企业春兰、美的、格力的增长速度都非常惊人。而中小品牌生产批量较小,在技术上也没有优势,所以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在竞争上处于先天劣势。但某些小品牌产品的价格往往比强势品牌低,而且频频搞降价促销,给人感觉比较活跃。
三、品牌优势:中国的名优品牌主要集中于家电业,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强势品牌的品牌价值正日益凸现。据中国行业信息发布中心提供的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空调消费购买力进一步向春兰、海尔等名优品牌倾斜,名牌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这方面,中小品牌有心无力,因为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提升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仅靠几次炒作就能炒起来的。
《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