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小暑的饮食习俗有哪些_24节气小暑的饮食习俗介绍

阴历阳历网

请输入关键词:

小暑

24节气小暑的饮食习俗有哪些_24节气小暑的饮食习俗介绍

24节气小暑的饮食习俗介绍

1、24节气小暑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3、徐州人24节气小暑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4、24节气小暑还有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5、24节气小暑“食新”。过去民间有24节气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24节气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民间有24节气小暑吃黍,24节气大暑吃谷之说。

6、老南京24节气小暑吃藕、黄鳝。俗话说“24节气小暑黄鳝赛人参”,老南京讲究在24节气小暑这天吃黄鳝。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24节气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此外,民间素有24节气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吃。

24节气小暑节气的由来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24节气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24节气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24节气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24节气小暑不算热,24节气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24节气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24节气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24节气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24节气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24节气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大家都在看
万年历农历日历查询
阴历阳历万年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