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DV的创意生活

阴历阳历网

请输入关键词:

生活窍门小常识

[摄像机]DV的创意生活

DV的创意生活

模拟摄录机自七十年代问世以来,已在制式、标准方面渡过无数次争斗,而今第一次面临技术革命的冲击。DV(Digital Video,数码摄录机)不但进入家庭,也同时发展出一批影片制作的发烧友来。摄录机的数码时代悄然而至。

用DV记录生活

不知道中国的DV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忽然间DV似乎成了各个主流文化城市最时尚的活动。

成都女诗人翟永明的酒吧里去年底办起了一个“酒吧影音周”,小小的酒吧放映了约30部DV作品,圈内反映极为热烈;而在深圳,从今年1月开始,每星期六下午,来自各个城市各个方向的人们聚集在深圳的一间书吧,参加名为“DV下午茶”的活动;一向对潮流敏感的凤凰卫视更是新近开了一个“DV新世代”的栏目,DV之热,由此可见。

中国人对DV的感性认识可能最多是来自国外一部叫做“笑笑小电影”的节目。这个节目在全世界各地都极受欢迎,其实就是家庭录象短片,几分钟时间,拍出家庭里的家庭成员包括宠物等很有乐趣的画面。好事者组织了这样的比赛,让人们既可以欣赏到天然的快乐,还可以获得数目可观的奖金。

而中国刚刚热起来的DV热却有点阳春白雪的意思。几个年轻的作家、导演拿起DV机拍起小电影,竟然在国际上纷纷获奖,马上成了艺术家。这种声势刺激了更多的准艺术家,民间小电影一时蓬勃起来。

当然,DV机的热销首先还是非艺术家们带来的,它的平民化让这种原先普通人不敢问津的玩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家庭聚会,甚至日常生活里用上了DV机。

有人说,摄影作品是诗,那么摄录作品就是散文和小说。前者基于片段意像,后者基于连续性的叙述。对于一般家庭用户来说,如果没有DV,连续性的叙述很难通过艺术加工(后期编辑),而仅仅是一种生活记录或者故事素材。

旅游在自然地理中,相机是最佳的拍档,旅游在人文地理中,摄录成为最有效工具。明星梦或者导演梦,也许每个人都有,幸而有了DV,每个人都能试试了。

完全DV主义

当精神已经堕落到“村上蠢树”的格式时,我们不得扼腕长叹:江湖险恶,物质至上呀。

某小资画报在玩弄了小镇的土皮沙主义之后,轰隆隆一声推出了“物质生活的九个符号”。包括史诺比、宜家、CK内衣、哈根达斯……这些符号里没有了传说中美国大兵的“占卜”火机,也没有我最神往的DV。

我喜欢DV。是因为我已经非常讨厌我那只花了4000多大洋买来的佳能相机。物质需要日日更新呀。

买佳能时,留长发、手上有价值20万元照相器材的前卫艺术家总监对我说,佳能凑合,但美能达更实惠。买相机是因为杂志社几乎人手一机,外出旅游时大家都扛枪带炮,整个一新闻摄影采访团。没有相机的人,意味着脱离了这个具有艺术家气质的集体。讨厌佳能,是因为经常让我大把大把地掏人民币。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有“谋杀”菲林之嫌,由于俺们受后现代大师旁敲侧击已久,便养成了看见猪要拍,看见鸭要拍,看见草要拍,看见人轻易不拍的习惯。一旦出城旅游便只听到“吱、吱、吱”的快门声。再后来我一个玩摄影的哥们神秘兮兮地送了俺一张刻录碟,说刚从玩乐评的那位颜峻同志处拿来,让俺带回家观赏把玩,以为是有色的毛片,美呆呆地放进光驱,出来的却是几个地下乐队在阳光下手舞足蹈的MTV……

“贼吧,完全DV主义。俺在练身呢。”原来是哥们刚刚操练的MTV。顿时崇拜之心如长江之水……眼瞅着哥们拍腻了模特,又玩起了DV,还嚷嚷着要与贾幛柯去山区研究拍电影,俺恨不得立马将佳能五马分尸!

当然,喜欢DV还有其它原因。例如一次中央电视台放了一个大学生用DV拍的“老百姓故事”之类的东西;后来又看到有人在广州石牌村拿着个DV要纪录民工生活,有人拿着DV在北京圆明园寻找过去的足迹,有人以DV作品《失调257》连续在日内瓦和柏林的影展展出。而暨大的网友蒋郎憔悴一度在Q上日日跟我研讨找机会去天河购物城某三楼某档口拍卖打口的某小姐生活故事。

现在俺听说,拿DV的人越来越多,一水的光头佬、光头MM,见啥拍啥……偶尔这些DV烧迷们也搞个小聚会,俺有幸混进去一回,一位位都酷得不行,互相观摩作品时,都是一水的后后现代主义风格,镜头晃动得比王家卫还王家卫,最共同的是,大家都关心媒体眼里的弱势群体:发廊妹、乞丐、滑板少年……

昨夜,我忽然梦到自己失业啦。满街都是拿DV的艺术家在做采访,什么CEO、送泔水的、卖叉烧包的,他们一个都不放过,而我只能采访拿DV的!

DV机之三大纪律 和八项注意

DV的选购首先要确立一个信念,是我们在玩DV,DV是我们的奴隶,千万不能买来一个老爷,最后把自己变成DV的奴隶。所以,购买DV之前,请先拿出本报,争取把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默念至倒背如流的境界。

三大纪律之一:更小,更轻,更顺手。其实这个原则是所有数码产品设计的努力方向,也只有数码产品,才能突破介质的先天限制,往小小的芯片里塞进去几麻袋的磁带。但小和轻如果设计不佳,会有容易抖动的副作用。所以,在遵守这一纪律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小和轻是在性能稳定的基础上去追求的。

三大纪律之二:主流标准,广泛兼容。摄录机的发展历史中很容易可以用标准的制定和统一来划分出几个里程碑来。数码时代之前的VHS和BETA之争就不要说了,现在市场上的V8、HI8、DVCPRO、DVCAM、D8等等制式,可以活生生就把消费者给弄晕过去。所以,在和佳人预订终身之前,不妨问一下:你是什么尺码?目前推荐采用DVCAM或者D8格式,SONY在DV领域实在赢过好几场战役,兼容性方面,还是可以信赖的。除了制式的兼容性,由于几乎所有的DV都用IEEE1394作为传输连接,所以和其他周边设备连接的兼容性,是不用考虑太多的。如果有什么DV没有1394端口,那么建议连多看一眼都不要,转头就走,哪怕她天香国色。

三大纪律之三:吃得少,干得好。所谓吃得少,指的是电池的耐用时间。众所周知,DV是一种便携式的数码产品,出门在外,没可能到处都找到电源可以充电,而备用电池又相当昂贵。当小电影正拍到热血沸腾的时候,突然被告知没电,多么煞风景!电池的使用时间长短不能一味看说明书,还是多听听其他老DV用户的意见。其实,数码技术发展到现在,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都已经可以接受,唯一麻烦的就是能源问题。这是整个业界的遗憾,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有了三大纪律,当然就有八项注意。第一带子保存要注意。虽然数码带已经比模拟带容易保存和不易损坏,可还是会坏的,不要过于相信宣传;第二清洁卫生要牢记!因为DV上的镜头、TFT和进出磁带的卡座都是很害怕灰尘的;第三为她配个刻录机。虽然只用磁带也可以作为影片的回放介质,可是再怎么说,还是不如在电脑上用什么VIDEO STUDIO之类的软件转成VCD甚至DVD,再用刻录机制作成光盘,既方便自己随时回顾,也能很轻松地带出去以影会友;第四不追潮流不妒忌。摄录机一旦数码化成为DV,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就开始疯狂。一旦购买,就会成为过时产品。其实不用总是急着换机,就算到今天,对于家庭用户来说,HI8制式的机子也还是可以用得很开心的;第五不求高档求实际。如果不是真的要在自拍电影圈子里闯出一番新天地,对于一般作为旅游纪念留影功能来说,80万像素已经可以满足要求,何况现在很多人的回放界面,都还不是数字电视呢;第六拍摄技巧要学习。不管买DV是为了什么目的,一旦用上,至少也得买上几本关于摄录入门和相关技巧的书假装看看,不然看着自己的作品头晕也就罢了,毁谤了所拍对象的形象,可也算一种罪过哦;第七自娱自乐请保密。在国外开始流行家庭摄录的时候,曾经有人自己拍下男女之间的某些私事,可带子忘记收好,结果让小孩看到,让邻居看到,一下子成为城中佳话;第八让给你自己。就是说,DV是你的,你会用你的方式去爱护她的。

全景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生活窍门小常识
大家都在看
万年历农历日历查询
阴历阳历万年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