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数码相机:柯达难取“大佬”位
数码相机:柯达难取“大佬”位
4月2日,柯达公司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其2002年最新数码相机DX4900 问世,据该公司发言人称,新款数码相机是曾被世界知名科技杂志《科技新时代》评选为2001年“全球最佳科技成果奖”的 Easy Share 数码摄影系列产品的一款,是世界上第一款像素达到400万的数码相机。有业内人士认为,柯达此次推出新款 DX4900 数码相机的近期目的是为随后的2002年中国国际摄影器材及数码影像科技展览会做前期准备,而长远目的则在于表示柯达对数码相机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渐进的战略转移。
但是,在4月3日开幕的国际摄影器材及数码影像科技展览会上,柯达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力推其数码相机,而是一如既往的注重她的强项胶卷行业。这与在同一展馆的日本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奥林巴斯、尼康、理光都在全力表现她们的数码相机新品。这似乎与前一时期,媒介对柯达进军数码相机领域,欲在中国与日本公司一决高下的舆论有点格格不入,也让乘兴而来的记者败兴而归了。而来自柯达老对手富士的消息更不能让柯达人乐观,虽然乐凯与富士合资的传闻难分真假,但2001年4月,富士在苏州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数码相机,并拿到在中国的内销权却是事实。最近,富士在广东珠海建立胶卷分装生产基地的消息传出,尽管只能生产外销产品,但也足以打破富士在中国没有生产基地的窘境。
数码相机前景可观
有调查显示,2001年数码相机全球市场猛增60%,出货量高达1770万台,占全球相机市场出货比重的21%。预计到2006年,全球数码相机销售额将高达99亿美元,占全球相机市场的63%。2001年是中国数码相机产业开始崛起的一年,全年我国数码相机市场增长率高达100%,首次突破20万台大关,达到22万台,预计今年国内数码相机的需求将达80万台。
另据有关资料分析,到2005年,我国数码相机年销量将达到300-500万台。就在前不久,国家相关部门的一份公告则明确提出,力争到“十五”末,我国数码相机整机产量达到500万台以上,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左右。
而柯达推出的Easy Share 数码摄影系统,便被世界知名科技杂志《科技新时代》评选为2001年“全球最佳科技成果奖”,夺得了数码相机领域的最佳奖项。2002年1月最新出版的美国Business Week 杂志,便以Kodak is the picture of digital success为封面故事,详细报道了圣诞节期间,柯达Easy Share系列相机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佳绩。所罗门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 于2001年12月对美国90家知名零售商进行的市场调查,更显示 Easy Share的受欢迎程度,该项调查指出50%的商家将柯达数码相机列为该季度最畅销的商品,高于去年9月份调查时的38%,其次为奥林巴斯(3 5%),富士(27%)及索尼(23%),调查结果进一步强化柯达在数码相机市场的地位。
柯达尾大难掉头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码相机日益流行,于是,有人慨叹,胶卷的世界末日到了!柯达公司自然会注视这个新兴的利润增长点,毕竟她是世界胶卷业的老大,受到数码冲击最大自然也是她了。虽然柯达亚太区副主席叶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柯达近期将在广州有新的大型投资项目,但几乎在同一时刻,柯达全球高级副总裁、数码影像部总裁史兆威亲自抵沪主持仪式,宣布柯达与海鸥在国内的合资厂--上海达海生产的DX3500 Easy share 数码相机正式在国内全面上市。史兆威公开预言,这款已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地销量居首位的数码相机,将在短时间内超过奥林巴斯、索尼,成为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的“龙头老大”。
引人注意的是,叶莺对于柯达利用其遍布全国的6700多家快速彩色冲印店来发展便利店的传闻的回答很耐人寻味,“中国影像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柯达绝不会接手做柯达不熟悉的业务。”这是否表明了柯达的作风呢?不论是对便利店还是对数码相机。柯达去年全球销售总额约131亿美元,其中胶卷业务销售占了126亿美元,而看涨的数码相机销售仅占5亿美元,数码相机远不是柯达的命脉所在。
而在胶卷业,柯达的投资太大,单在中国,柯达于1997年同中国政府达成“98协议”,就花去12亿美元。根据“98协议”,中国政府对国内7家感光企业实行不同政策,厦门福达、汕头公元、无锡阿尔梅与柯达合资,上海、天津、辽阳3家企业在合资公司3年基建期内不得与其他外商合资合作,柯达为此向中方支付资产转让和经济补偿费3.75亿美元。虽然柯达在这个协议的基础上,实际在中国投入了12亿美元,但是,柯达也获得了中国政府的保证:“到2001年前,中国感光企业不得与外资企业进行合作。”柯达由此得到的好处是:到2001年,中国已从1996年的柯达全球第17大市场一跃成为第二大胶卷市场,柯达市场占有率接近垄断性的63.1 %,更关键的是,柯达经过几年的布局,已在华拥有了强大的生产基地,而其老对手富士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70%一路下滑到30%左右。
同时,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使得柯达2001年裁员的总数为7500人;去年第四季度柯达盈利为每股0.15美元,较市场每股0.46美元的预期相差66%,在第三季度,柯达的纯利也下跌77%至9600万美元。在《福布斯》全球最佳品牌的排名中,柯达名次大跌,只列第27位,《福布斯》为此评述:“经济走软意味拍照减少,而数码市场又未能尽快弥补传统市场的萧条。”在消化中国12亿美元投资的同时,柯达还得应付全球的经济衰退,柯达能有多大的精力和能量投放到数码相机上来,令人怀疑,毕竟去年在数码相机的销售上,柯达并没有多大长进。
最近柯达的举动也在暗示着,柯达在数码相机上不会有很大的动作。4月2日,柯达只推出了一款新式数码相机DX4900 ,而富士、理光都推出了4至5款的新数码相机。在答记者问的同时,记者更关注的是柯达利用她在全国6700多家冲印连锁店开展的数码打印业务。看来柯达近期是无力、也无意争夺数码相机“老大”的位置了。
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