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休闲 莫把“黄金周”变成“旅游周”
【内容提要】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再次出现“井喷”,面对一些旅游热点城市和景区重现人满为患、住宿难、吃饭难、返程难的窘境,让人不得不冷静地思索这样一个问题:“黄金周”除了外出旅游观光,还有没有更好的替代休闲方式?
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再次出现“井喷”,面对一些旅游热点城市和景区重现人满为患、住宿难、吃饭难、返程难的窘境,尤其是令人揪心的云南迪庆的翻车事故、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游客被困死亡等事件,让人不得不冷静地思索这样一个问题:“黄金周”除了外出旅游观光,还有没有更好的替代休闲方式?
在“黄金周”里,那么多国人心甘情愿地“花钱买罪受”,只能说明我们的消费观念还有待重新审视,我们的休闲方式还有待重新发掘,我们的宣传导向还有待重新正视,我们的旅游环境还有待重新改善。 “井喷”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究开去,不外乎有三:其一是盲从心理。眼看身边的人个个都在“黄金周”出游,本来非常理智的心,变得躁动起来,毅然决然地融入观光的大军,结果造成一些景点“人满为患”,吃住行都成了“老大难”,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其二是侥幸心理。这种心理既有一些景点管理者的,又有游客的。前者主要体现在,对客源估计不足,结果导致各方面的设施与管理都跟不上,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后者则主要体现在,认为别的游客会有意避开一些知名景点的,结果不料抱着这种幻想的人大有人在,适得其反。其三是冒险心理。总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刻意地追求一种冒险的刺激。于是,一些探险旅游项目,成为游客的新宠也就见怪不怪了!由于对自然因素与困难估计不足,加上组织者组织不力,结果导致出现迷路、走失等一些意外,甚至是伤亡事故。
从某种程度上讲,国人对旅游观光的过分青睐与依赖,反衬出我们在其他一些休闲方式、方法及项目上,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与号召力。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媒体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每次“黄金周”到来之际,它们总是大力推介一些风景区,有什么新看点,有什么新享受,变相地推动了游客的趋之若鹜。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乡村游成为新的“热点”。城郊类的乡村一日或二日游在这个“黄金周”变得火暴起来,不仅缓解了一些景点的压力,而且充分说明相当多的人们已变得理智起来:与其花钱在外地买罪受,不如就近“偷得浮生半日闲”。二是自驾游成为新宠。每年“黄金周”造成的出行难,跟团游的走马观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青睐自己驾车出游,既不担心买不到车票,也不担心看风景时赶时间,自己真正当一回主人。
其实,“黄金周”只是“假日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观光,也只是众多休闲方式中的一种。据媒体披露,目前国人的休闲活动不再局限于旅游观光,而是逐步形成六大主要休闲方式:观光类、城郊类、度假类、商务类、运动类及文化类休闲。纵观这个过去的“黄金周”,旅游观光依然是人们最最主要的休闲方式,这是不争的事实。换言之,除了观光类,其他五类还远没有形成气候,不具备规模。平心而论,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为节假日,加上个人年休假,足以让一些国人避开“黄金周”游人高峰期,好好休闲一下的。“七天乐”不一定非得到一些知名景点去寻找,事实也证明,这种休闲注定找不到真正的快乐。因此,如何让“黄金周”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周,各地如何开发一些多元化、多层次可供休闲的大众消费场所,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休闲需求,使人们真正感受、享受到长假带来的休闲乐趣,才是我们亟待打破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