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鸚鵡的性別
大部分的鸚鵡的性別都不容易分辨,有經驗的養鳥人或是繁殖場的主人會
根據一些外表上的特徵來區分公母,但是對於想要繁殖的人來說,最正確
也最保險的辦法是經由DNA鑑定來判定性別,因為很多鸚鵡的性別即使是
繁殖經驗豐富的繁殖者也容易誤判。
除了部分來自於太平洋地區的鸚鵡可經由外在的特徵判定公母外,大部分
的非洲及中南美洲的鸚鵡是難從外表來判定性別的,不過倒是有些可靠的特徵及行為是可以用來研判鸚鵡
的性別,在此提供給各位作個參考:
以巴丹來說的話,所有的巴丹,除了裸眼巴丹(Bare-eyedCockatoo)以外均可由眼睛的顏色來分辨公母,鳥
類學家發現公巴丹的虹膜為深褐色到黑色,而母巴丹的虹膜則是淡褐色,這些差異可經由光線充足的情況
下來觀察;朱鷺冠的公母虹膜顏色則是較無差異,但可利用小型的手電筒,如鉛筆型的手電筒直照在眼球
上就可輕易的觀察出顏色的差異;因為裸眼巴丹公母的虹膜都為黑色,所以鑑定上仍須以專業鑑定來判別
較為準確,然而對於判定性別,大部分鸚鵡都是年紀愈大公母虹膜顏色的差異愈明顯,所以年紀較大的鸚
鵡較容易被判斷出性別其結果也比判斷幼鳥來的準確。
接下來介紹一些外表特徵或行為的辨別方法,然而這些辨別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每一種鸚鵡,在此僅提供
可能性較高的方法,若有不符煩請見諒;
1.公鳥通常比母鳥大;
2.公鳥的頭部及喙通常大於母鳥;
3.公鳥的頭部看起來通常較長且較平,而母鳥的頭部則是較小、較短、較圓;
4.一隻公成鳥的體重通常較母成鳥重約10─15%;
5.當公鳥站在棲木上時可發現公鳥的姿勢是直立站著的,而母鳥則是將身體尾部靠在棲木上;
6.母鳥的骨盆的骨頭較公鳥寬,所以在站姿上公鳥的腳較為閉合,而母鳥較為張開;
7.母鳥的羽毛毛色上的差異通常不如公鳥明顯;
8.公鳥的求偶行為通常比母鳥來的顯著,求偶期間公鳥會作出張開尾羽及豎起頸後的羽毛等動作,還會擺出抬頭挺胸一副雄糾糾的模樣;
9.一般公鳥羽毛上的斑紋通常比母鳥的斑紋亮且較大;
10.母鳥欲交配時通常將身體前傾,尾部像是「趴」在棲木上,翅膀微張且顫動。各位可經由上述十點來作參考,透過觀查來判定自己鸚鵡的性別,對於想要繁殖的人來說確認性別更是首要且最重要的步驟,透過科學的DNA鑑定仍是最有保障的方法,希望本篇文章能給大家作個參考,並能對大家在外表判斷性別上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