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料宝贝生活各有各的主意
第一幕:妈咪要给宝贝喝牛奶,要求“打下手”的爸爸用开水把奶瓶消毒,爸爸说已经烫过了,妈咪要求再烫一遍,爸爸把奶瓶一扔,走开了,妈咪气得把宝贝往床上一放,自己去准备奶瓶,宝贝在一边大声哭个不停……
第二幕:早晨要去幼儿园,妈咪要宝贝穿了棉毛衫、毛衣,又穿棉衣、小大衣,爸爸建议少穿点,妈咪回说“穿少了该冻感冒了”,爸爸回说“穿多了孩子跑不动”……宝贝等着去幼儿园,不知该穿还是脱……
第三幕:妈咪和姥姥一起接宝贝回家,路过炸鸡店,阵阵香味引得宝贝“要吃炸鸡”,姥姥急忙去买,妈咪赶快阻拦:“才在幼儿园吃饱,又吃炸鸡,还不吃成个小胖墩。”宝贝耍赖了,姥姥赶快去买:“小孩子胖点身体结实,又不是吃不起,别让孩子受委屈。”宝贝高兴了,妈咪生气了……
第四幕:6岁的宝贝在床上玩,突然说:“我要尿尿。”爷爷急忙把尿盆端到孩子跟前,不顾孩子父母的劝阻:“尿吧,爷爷帮你倒了……”
点评:因为照顾孩子而起的矛盾,如果不能合理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宝贝的心理发展。不管对错,矛盾双方谁强硬谁有决定权,结果会导致孩子不分是非、过分察言观色,在爸爸面前说与做不一样,在妈妈面前又一个样(或老人面前)等投机取巧、言行不一的不良行为。所以,家庭成员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定要一致,包括:态度一致、要求一致、前后一致。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明白什么是对孩子发展有利的,什么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可以与不可以,都要用简单具体的言语方式给孩子讲明白道理。一旦家庭成员(包括孩子)确定了某些原则,就要言必信,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