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保健品的迷宫2
选购保健品百宝盒
近年来,保健食品已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店货架上的保健食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在同一类型不同品牌、甚至不同类型的保健食品之间存在着残酷的市场竞争,我们在购买时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要被诱人的广告所迷惑。
◆保健品不治病:首先,必须认识保健食品的属性。保健食品的基本属性是食品,而食品不同于药品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更注意安全性,后者则以治疗为目的。
我国保健食品的含义也明确地表明,它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它只宜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它只具有调节身体机体功能,但是它不以治疗为目的。现在有很多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产品用来治病,这是绝大的错误。不明确这一点,只会落得花了钱又治不好病的结局。这是盲目听信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所误导的结果。
◆认清原料和成分:充分认识保健食品产品中的原料和有效成分及其相应的产品。任何保健食品的产品,都有标明主要原料和功效成分。
据调查,保健食品生产中采用的中药材主要有西洋参、虫草、黄芪、当归、枸杞子、首乌、阿胶、绞股蓝、枇杷叶等,以滋补类为主。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主要有营养素类(包括膳食纤维)、黄酮、皂甙、洛伐它丁、褪黑素、双歧杆菌、低聚糖等,认识了保健食品产品的原料和有效成分,就可以明确该产品所具有的保健功能是否相对应,是否相符合。
例如:目前批准的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82种保健食品中,以褪黑素为原料的就有68个,广告中自称“脑白金”的产品,就是这种褪黑素,卫生部也只是批准它为“改善睡眠”的功能食品。
◆看清说明:购买保健食品应认真看清产品的外包装、说明书等标识内容,符合规定要求者才能购买。
标识的主要内容是:保健食品品名、生产单位、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主要原料、功效成分、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日期标示(保质期)等。
近年来,卫生部多次对保健食品产品进行检查,在部分产品的外包装或说明书中还是发现有宣传或暗示具治疗作用的违法产品。例如被卫生部通报的宝丽堂降脂胶囊等60多个产品,这些产品无任何批准文号,在产品包装和说明书中大肆宣传有改善性功能、预防肝硬化等所谓的保健功能,有的甚至宣传是治疗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良药。这些标识违反了法规规定,也严重误导了消费者。
◆购买适宜于自身食用的剂型:目前我国保健食品的剂型,有传统食品形态的剂型,如袋泡茶、谷类制品、酒类制品等;药品剂型,有胶囊、口服液、冲剂、片剂等。药品剂型占当前保健食品产品的80%:由于各种适用人群存在差异(如有的人群不适宜酒类等),故应按自身特点选购适用剂型才好。
中医补养原则是“虚则补之、适可而止、辨证进补、顾护脾胃、盛者宜泻”的二十字方针,进补切忌太过。
◆认清假冒保健产品:购买者一定要到信得过的商店或保健品专卖店购买保健品,千万不要因为贪图价格的便宜、买大降价商品或到街头摊贩处购买,以免买到假冒或掺假保健产品,不但全无疗效,还会危害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