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育幼儿重在“养”

阴历阳历网

请输入关键词:

生活窍门小常识

抚育幼儿重在“养”

在儿童保健门诊、在育儿咨询活动现场、在幼儿园接送人流中,家长们谈论的焦点便是“现在的孩子,难弄!”

营养摄入不均衡的幼儿有的虚胖,有的瘦小,早把祖辈父辈们急得乱投医,加上还要为学绘画或练弹琴找个好老师犯愁……关于现代育儿,全是难题吗?儿童保健专家和幼教专家一致提出,别把抚育幼儿复杂化了,幼儿期的成长就重在一个“养”字!家长应从培养情感智慧、注重营养搭配、开发智力潜能、重视体格锻炼四管齐下入手。

培养情感智慧

目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培养幼儿心理素质的现象。尤其忽视对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培养,致使相当一部分仅四五岁的孩子心理不健全,甚至造成心理疾患。

3至5岁是性格雏形的构成期,6至12岁是初步形成的时期,12至17岁左右是定型期。因此,幼儿的“养”首先就是情感智慧的培养。情感智慧不同于成人的情商或智商,主要指培养幼儿自我意识、情绪调节控制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移情的能力等。

家长要为幼儿创造情感表现的条件,培养幼儿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情感修养。当孩子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跺脚、哭闹等消极情绪。家长应给其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场合,让其发泄出来。因为压抑不满情绪有碍身心健康,这点童叟无欺。

家长还要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控制和调节情感。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和不幸,家长首先应学会控制自我情感,始终以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孩子,面对生活,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决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

家长还需适当给予批评和冷面教育,培养幼儿的忧患意识和负疚感。今天的独生子女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往往是唯我至上,经得起表扬,听不进批评,缺乏忧患意识和负疚感。在幼儿做错事时,要改微笑教育为冷面教育并给予适当的指责,使其在接受谴责的过程中认识错误,悟出正确的道理,从小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其抗挫折能力。

根据不同年龄小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在性格情感的培养上应有所侧重:

1岁以内的婴儿需注意培养信任感

2-3岁幼儿需注意培养其自主性

3-7岁的小儿应注意培养独立性、主动性

7-12岁的孩子侧重加强自理能力,形成恰当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12岁以后的青少年应注意保护独立性和自尊心,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注重营养搭配

吃饱吃好不等于吃得科学!据全国营养机构调查,亚临床状态的维生素缺乏普遍存在,在儿童中尤为严重。数据表明:55%的儿童缺乏维生素A,50%的儿童缺乏维生素B2,3-5岁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5.6%。中国营养专家指出:中国儿童普遍存在“潜在饥饿”,即缺乏各种维生素,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体质与智力发育,造成孩子的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不合格、容易感冒、近视等一系列与营养相关的问题。

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孩子的膳食结构应不同类别合理搭配,食物品种多样化,每星期至少更换三种食物,尽量选用新鲜时令食品。

例如,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每天各种食物的供应量大致是:

1、350毫升牛奶或酸奶

2、一个鸡蛋

3、50克肉类或鱼虾

4、25克豆类

5、250克左右蔬菜

6、水果一个

7、油脂类30克

8、米饭或面食200克

家长应定期对孩子进行营养状况的记录,如每日进食次数,每次进食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等,供儿童保健专科医师做膳食分析,从而估计孩子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素是否足够,及早地发现营养问题。

除膳食分析外,营养状况的评价还包括体格检查以及一些实验室检查。幼儿最好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主要通过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皮下脂肪厚度等生长指标的测定,正确及时地评价孩子的生长状况,并将每次测定的数据绘制成生长曲线。当生长曲线下降或平坦,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体格检查还可发现由于营养素不足所出现的体征。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的测定,了解蛋白质的代谢;血红蛋白和血清铁的测定,有助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此外还有血清中维生素A、B、C等及血清铜、血清锌含量的测定。

家长对孩子营养状况的主动观测是早期、及时发现营养问题的第一手素材,这样有利于积极调整,及早予以纠正。 开发智力潜能 许多年轻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坐不住、立不定,对每件事都只有3-5分钟的兴趣,大半天下来,依旧兴趣盎然,而自己早就精疲力竭了。因此怀疑孩子智力发育是否有问题。 4-6岁的幼儿开始出现好奇心理,有探究一切的愿望,喜欢看看、摸摸,只要是新鲜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但学龄前的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还比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所以集中注意力时间很短暂,这是正常现象。但孩子伴有以下表现时,可能为早期智力发育有问题。 1、记忆能力差学龄前儿童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如对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强烈的事物能记住,但幼儿园老师教的红、黄、绿、蓝等颜色却记不住,教的儿歌也不会唱。 2、过分“淘气”智力发育有问题的幼儿表现的过分“淘气”并不是为了好奇,而把玩具或其它任何东西都拆坏掉,在玩耍的时候也不知道危险性,如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等。 3、对数的概念差5岁左右的幼儿已能学会“10”以内的计数,但智力发育有问题的儿童却不能计数,甚至连1数到10亦有困难。 4、自控能力差一般5-6岁的儿童自我意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已经开始懂得控制自己,但智力发育有问题的儿童则自控能力特别差,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无缘无故地打小朋友,上课时会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等。 重视体格锻炼 温室里的花朵不会香!成长健康的孩子一定是喜欢与自然亲近的孩子。正确利用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如空气、阳光和水锻炼身体,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则能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及获得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少疾病。一天的生活安排中,参与户外活动是幼儿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户外活动时,全身肌肉运动,使肌纤维变粗,关节灵活,促进成骨过程,有益于骨骼生长,还可刺激体内多种激素,特别是生长激素的分泌,使孩子长得高。全身各器官尤其心、肺也在运动中发挥各自的功能而得到加强。 户外绿地中新鲜空气含有丰富的空气负离子,吸入后使精神舒畅,提高了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而且增加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吃饭格外香。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户外活动的孩子思维敏锐,灵敏性和应激性都比较强,也容易合群。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生活窍门小常识
大家都在看
万年历农历日历查询
阴历阳历万年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