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大如猫儿,不怕人”敲响环保意识警钟
人民网广西视窗南宁11月25日讯 记者黄鸿业报道:作为城市人居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区就如同按自然规律运行的小型生态系统,环境一旦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导致系统内动、植物的异常。日前,广西南宁市圆湖路某社区出现“老鼠大如猫儿,不怕人”的现象(据《当代生活报》11月10日报道),给社区居民敲响警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刻不容缓。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特种经济动物研究员潘红平对某社区出现“老鼠大如猫儿,不怕人”的现象是这样解释的:这是一种因环境变化引起的“个体差异”。由于老鼠是杂食性动物,稍微有一点脏、乱就能造成它们“成群结伙”。社区的食物、生活垃圾乱扔,废弃物乱放,造成环境恶化,却正是老鼠栖息的“天堂”。此种环境长期得不到治理,老鼠经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繁衍生存下来的往往就“大如猫儿”。在整洁的环境下,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个体差异”。但潘教授提醒大家勿需过度紧张,因为动物发生异变的社区是比较特殊的,并不常见。
对于鼠类天敌——猫的饲养,潘教授给予了中肯的现状评述:现在多数家庭把猫作为宠物饲养,喂养不惜高额代价,甚至有家庭给它们穿衣戴帽。“娇生惯养”让猫的“捕鼠职业能力”严重下降,繁育的后代也是“娇小温柔”,完全没有捕鼠的“天性”。人们需要改变宠物饲养的观念,潘教授建议。
同时,现在一些小区的建设规划往往不注重绿化工作,其实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潘教授解释说:绿树成萌容易引来鸟类栖息,壁虎也喜欢在阴凉的环境里活动,有益于消灭蚊虫,这也是绿化程度较高的社区更不易遭受污染和“四害”侵入的原因。
对于如何维护社区的生态环境,潘教授说,就算每个家庭把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打扫得再干净,而对公共区域听之任之不做清理,“四害”总有一天会肆意蔓延,最终殃及池鱼。居民应该摒弃“自扫门前雪”的陈旧观念,共同清理社区卫生死角,断绝“四害”生存渠道;而小区在建设规划时应该把环境优化列入可行性分析;家庭住户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多种植物。
目前,南宁市在积极开展治理“五乱”(摊点乱摆、车辆乱放、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的攻坚战,对“四害”采取有针对性的全局整治,成效渐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