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鱼病防治技术要点(二)
5.肤霉病(又称水霉病或白毛病)。
肤霉病的病原体在我国鱼体上常见到的肤霉大约有6种,包括两科、五属。往往寄生破皮伤口吸取皮肤养料,就能迅速地萌发,向外生长,菌丝向内深入肌肉,向外生长棉状毛,使组织坏死,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病发生;②捕捞运输时仔细操作,勿使鱼体受伤。
6.锚头蚤病(又称铁锚虫病或针虫病)。
锚头蚤的病原体为多态锚头蚤、鲤锚头蚤、鲩锚头蚤等,主要寄生在鱼体上,使周围组织发炎红肿,影响吃食和呼吸,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清塘,可杀灭锚头蚤幼虫;
②放养鱼种可用10~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30分钟;
③用青松毛或枫杨树叶,每亩用药10~15公斤,扎成5~6捆,挂在食场周围。
7.三代虫病。
三代虫的病原体是由三代虫侵入皮肤、鳍条、鳃部引起的,严重的病鱼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黏液膜,而失去原有光泽,状态不安,常狂游水中,主要危害幼鱼。
防治方法:
①做好清塘工作,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②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20ppm溶液浸洗15~30分钟。
8.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
竖鳞病的病原体有人初步分离到水型点状极毛杆菌。病鱼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的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其内部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倒挂,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和金鱼,其他鱼也有发生。
防治方法:
①人工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的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
②用3%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③用5ppm硫酸铜,2ppm硫酸亚铁和10ppm漂白粉混合液浸洗鱼体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