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期间咽津的重要性

阴历阳历网

请输入关键词:

生活窍门小常识

辟谷期间咽津的重要性

古代修炼者在修为过程中都相当强调和讲究睡液的重要性。他们把睡液称为“金津玉液”,视之为练功的珍宝。

在辟谷期间,由于断绝了食物来源,甚至达到粒米不进、滴水不沽,人体的能量来源,一方面通过体内贮能的分解、燃烧和释放而得到补充;另一方面则有赖于人体与自然、宇宙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能量沟通渠道而获取。因此,这时的服气(食气)和胭津就显得特别重要。

古人将“却谷”r、“食气”相提并论,自有其深刻的寓意;而综观历代各家的辟谷修炼方么,则无不是服气与咽津并重的。故常有“饥食自然气,渴饮华池浆”之说法。

现代医学已证明,睡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溶解酶、渭菌酶、免疫球蛋白、睡液腺激素等,它们具有助消化、杀菌、抗病毒、免疫和抗衰老等各种作用。

古代的人们虽然不知道睡液的微观构成成份,但在宏观上的认识却比现代人更为深刻。

古代医家认为,人体津液为五脏所化,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书于两干多年前的“医家之宗”《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五脏化液,……肾为睡”;“五液,…肾主睡”。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主藏精化气,内寓真阴真阳,对人体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李念获《内经知要》指出:“津(主要指口津)与肾水原是一家。”睡既为肾液,就“能够灌溉脏腑,润泽皮肤,吞胭而不吐,则肾水充旺,颜色不搞,足以降火养心。”.

程钟龄《医学心悟》也指出:咽口津是“所谓以真水补真阴,同气相求,必然之理也”。然则吞胭口津,既能滋补肾之真阴,又能降伏心之真火,使乾伸交泰,水火既济,无疑对练功是十分有益的。

不惟如此,医家认为咽津一事乃是“治阴虚无上妙方”,其效粱竟超过滋阴著名方剂“六味地黄丸”。咽津和服气法结合,还可用于治疗肾脏虚损之病,如《素问·刺法论.))篇记载:“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韦无数。”

有关胭津的作用、方法和练功实例的记载,在古代养生著作中俯拾皆是。

《神仙传·彭祖》云:“抵唇咽睡,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所谓“咽睡”,即晒津之法。在道家修炼著作中,睡液常被加以各种美称,如玉泉、玉池水、华池水、酸泉、天池水、胎津、神水、灵液、金津玉液、金浆玉醒、离宫之水、金醒玉英、玉液琼浆等等,故咽津又可称为服食玉泉、饮华池浆等,不一而足。

如《备急干金要方》记载:“臣闻道人蒯京,已年一百七十八,而甚丁壮。言人当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0蒯道人的长寿之道,无非是“朝旦未起,早漱津命满口乃吞之,琢齿二七漏,如此者乃名炼精”。可见数干年前的古人就已把胭津作为健身延年的重要手段。

辟谷时,常咽睡液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歌诀日:一咽二胭心绪不乱,三胭四咽藏甘露,五咽六胭内景充实,七咽八咽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九咽加一咽水火既济。气通三关(任督交流),寿可百年。当然这歌诀稍有夸张,要做到“气通三关,寿可百年”,决非“九胭加一胭”所能实现的,但它也说明了一定的道理。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所著《类经·运气类》中指出:“咽气津者,名天池之水,资精气血,荡涤五脏,生溉元海。“二不可睡之,但可饵之,以补精血,可益元海也。”

《红炉点雪》更明确地指出了胭津对五脏机能、周身百骸的资养作用:“津既胭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由此可知,在摒绝五谷杂粮之后,人体赖以维持正常机能,并进而强身延年者,除服气而外,惟胭津而已。后者对滋生精气、调养心神、灌溉五脏、调畅百脉乃至交通水火、充实内景、抵御百病,而臻长寿登仙之境,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于这一点,道家修炼经典《黄庭经》中有十分详明的阐述。

如谓:“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气。”《内景经·口为章)))是说口为百官之主,口中津液能调柔五脏,和适百节。人能知漱咽灵液之法,自然灾邪不千,百病不生,且遍体发出光华,气质如芝兰之馨香,容颜如玉,肌肤若脂。又谓咽津可“灌溉五华(五脏之精华)植灵根(命根)”(《上有章》),故而“含漱金醋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酒、贪、色)亡”(《脾长章》);“闭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遂炼获飞仙”(((玄元章)))。

该书《隐藏章》更进一步指明:“两神相会化玉浆,淡然无味天人粮。”意谓人身阴阳二气交会,可化生金液玉浆。此玉浆虽是淡然无味,然却可以回生却老,返老还童,实为天人之食粮。既然如此,复用人间烟火何为?所以,“问于仙道与奇功,服食灵芝与玉英”。(《外景经·恍惚章}))只要服食自身之金津玉液,则自然长生可得。神仙之道,盖毕于斯乎!

下面顺便谈谈咽津的方法。

古人在长期修炼实践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了许多方法和经验,可供现代广大练功者借鉴和学习。胭津的要领,首先是咽津不宜大口,而应把口中产生的津液分为若干小口不断胭下;并在吞咽时做到泪泪有声,用意念把它送到小腹丹田位置。咽津法还可与叩齿相结台,效果更佳。如上述蒯道人的“‘练津”法即是。

为使口内睡液增加,一般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种是搅海咽津,又名“赤龙搅海”。赤龙者,舌也。其法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津液生而胭之。具体操作:用舌搅动口腔,在匀齿的外上、外下、内上、内下依次轻轻搅动各9次(或在牙齿外侧依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转动18次),共36次,待口中津液逐渐增多,鼓漱24卜,然后分三口慢慢咽下。本法在《健仙导引法》中有详细的记载:“闭目膜心坐,握固静鬼神。印齿三十六,……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女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泪泪响,百脉自调匀。”

另一种方法,是在口中含大枣,口含枣核而不吐。或咬少量甘草、人参、桂心等,以助睡液产生。然后边喝边胭,其效甚佳。在湖南出土的“仙人饮玉泉”青铜镜上,有二句颇有价植的铭文,其中一句便是“渴次(饮)玉泉讥(饥)食枣”。也即辟谷时用玉泉解渴,用红枣充饥之意。另据《神仙食气金妙录记录》记载:“若好脯如枣者九枚,食时吃一枚,若二枚至三枚,一昼一夜无过此九枚。意中不念食者,不须吃也。常含枣核受气,含口中行津液,佳。”也强调了服枣在产生睡液时的重要作用。古人之所以强调服食红枣时要逐粒细嚼的道理,也即在于不断地分泌睡液而咽之。

综上所述,在辟谷期间,咽津与服气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搅海、鼓漱、咽津来加强辟谷的效果。当然,由于信息导引辟谷方法的特殊性,一般人进入辟谷状态之后,体内脏腑、器官、组织进入了一种新的功能态,并能根据身体的健康状况而自动调节,所以辟谷期间许多人体会到口水比平时更多,这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总而言之,常咽睡液,对身体五肛六腑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调节是相当有好处的。希望大家能重视。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生活窍门小常识
大家都在看
万年历农历日历查询
阴历阳历万年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