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儿哮喘 家长应防两种倾向
据儿科门诊统计,每到春季,小儿哮喘发病增多,患儿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哮喘的病因主要包括内因-特异性体质和外因-引起变态反应的过敏原。
小儿哮喘的过敏原主要有三类:一是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主要是呼吸道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二是吸入物,如花粉、螨虫、灰尘,以及其他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其特点是仅在接触过程中发病,一旦停止接触,症状即消失,所以哮喘发作往往和季节、地区和居住环境有关;三是食物,主要为异类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虾、香料等。另外还有运动性哮喘,多见于学龄儿童,可在运动后突然发病,持续时间短暂。
家长要学会哮喘防治知识,并教给患儿,调动他们防病抗病的积极性,鼓励患儿参加日常活动和体育锻炼,坚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制度,提高患儿本身的抗病能力,这对改善肺功能、防止胸廓畸形很有益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哮喘的发病与中枢神经兴奋性有所联系,因而家长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宠爱,百依百顺,久而久之,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因病而贵”的想法,不但易在今后形成不正常性格,而且会使病情随情绪变化而波动;另一种是对病孩关心太少,有厌烦心理,态度冷漠,对患儿的病症置之不理,这样会使孩子的心理压力更大,对病情康复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