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家谈春季如何防病
春天,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暖人的日光、和煦的春风、盛开的鲜花及遍地惹眼的绿色小草。可是就在大家脱下冬衣,享受春天的阳光时,一些不为人重视的因素正在悄悄引起各类疾病。精神、皮肤、呼吸道和心血管在春季显得特别的脆弱。这四个系统的疾病在春季是病发高峰,一不小心就会找上你。为此我们请了四位省立同德医院的专家为我们谈谈春季防病的知识。
春暖花开,皮肤病好发
(皮肤科专家、副主任医师江从舟)
疾病种类:
桃花癣、水痘、风疹。
诱发原因:
春天日晒时间增长,各种花争相开放,虫虫们也活跃起来。于是过多地晒太阳,花粉的过敏,小虫的叮咬,成了诱发皮肤病的主要原因。
危险状况:
面部皮肤红斑和瘙痒脱屑可能是桃花癣。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咽喉痛、乏力、咳嗽通常可能是水痘和风疹的发病初期。还有一些在野外被小虫叮咬出现皮肤丘疹,如伴有瘙痒,长期不退时,也要注意。
注意人群:
过敏体质的人、学生和老师。
预防方法与医师忠告:
人不要过多地晒太阳,可用防晒霜保护。外出游玩要随身带风油精,抹后防虫。桃花等花类观赏就好,不要用手接触花粉,以免过敏。预防水痘、风疹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毛巾、被褥要常晒太阳,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和B,少吃辛辣刺激的东西。水痘和风疹常会被医生和患者误以为“感冒”来治疗,一旦出现皮疹后,又常认为是药物过敏,导致了误诊、误治。皮肤科专家还特别指出,孕妇如果患有风疹,后果将很严重,会导致胎儿畸形。
呼吸道疾病,春季发病高峰
(呼吸道专家、急诊科副主任李海林)
疾病种类:
感冒、麻疹和风疹。
诱发原因:
春季气候较不稳定,忽冷忽热。天气转暖,病菌繁殖加快,各种呼吸道的感染增多。
危险状况:
出现发热、咽喉疼痛、流眼泪、鼻塞、头疼等。
注意人群:
老人和儿童。
预防方法与医师忠告:
春季病毒很易滋生,感冒是许多其他疾病的根源。预防的重点是少接触传染源,增加室内空气流通,提高人体免疫力,加强营养,加强运动。李医师提出对于麻疹、风疹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打预防针,对于感冒也可打预防针。它的优点是投入小、效果好。
菜花黄,痴子忙
(精神卫生专家、省精神卫生研究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冯斌)
疾病种类:
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诱发原因:
春季气候变化无常,阴雨绵绵及忽冷忽热的天气往往会使人情绪波动,情绪的变化又会影响到人的内分泌,同时还会影响人的生物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生物钟不应被随便破坏,因为它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危险状况:
突然出现的睡眠不好,话比以前多了,话的内容显得很奇怪,经常冒出一些异常的思维,这时可能得了某种精神病。感到心慌,入睡困难,经常会在房中来回走动,这时可能患了焦虑症。原来就有精神病的患者开始不愿意再吃药,说自己的病已经好了,不需要吃药,可能正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注意人群:
工作压力大的人;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和中学生以及退休老年人。
预防方法与医师忠告:
预防主要是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生活要充实,少食辛辣刺激的东西。平时要保证有良好的睡眠,睡眠不好的不可强迫和暗示自己必须要睡好,这样会增加心理压力,反而对睡眠不利。不可打乱生物钟。退休的老年朋友要充实自己的生活,找些新的工作,或者上老年大学。子女也应该多加关心和安慰,减少老人心理上的失落感。发现异常及时找专科医生咨询。
心血管疾病增多
(心血管专家、重症监护中心主任张庚)
疾病种类:
中风,心绞痛,冠心病。
诱发原因:
春季气候变化复杂,血管的收缩使血液升高,血压也会升高。还有平时含高蛋白的饮食过多,造成肥胖,血脂较高的朋友更易导致心血管疾病。活动量大造成劳累等。
危险状况:
头痛、头晕、脑骨后疼痛、胸痛等都是发病的前奏。
注意人群:
老人及肥胖人群。
预防方法与医师忠告:
少参加剧烈和刺激的运动,控制饮食。根据天气变化适当保暖,平时生活要有一定规律。张医师提醒读者,老年人如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要经常测量血压、血脂,不可以参加激烈的运动。肉少吃,多吃蔬菜水果,提倡低脂、低钠、低糖饮食。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读者要严格控制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