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配饮食有利于人体酸碱平衡?
、常用食物的酸碱性
通过实验和考证,我们掌握了平时经常食用的一些食物的酸碱性,现罗列如下:
肉类:猪肉(酸性) 鱼(酸性) 牛肉(酸性) 鸡脚(酸性)
鸭肉(酸性) 猪肚(酸性) 甲鱼(酸性) 贡丸(酸性)
带鱼(酸性) 大排(酸性)
蔬菜:西红柿(碱性)韭菜(碱性) 笋 ( 碱性) 大蒜(碱性)
芦笋(酸性) 大豆(碱性) 毛豆(碱性) 四季豆(碱性)
茄子(碱性) 包心菜(碱性)
水果:西瓜(碱性) 橘子(碱性) 哈密瓜(碱性) 梨(碱性)
草莓(碱性) 苹果(碱性) 葡萄(碱性) 柿子(酸性)
其他:米饭(酸性) 面(酸性) 油(酸性) 糖(酸性)
牛奶(碱性) 面包(酸性) 年糕(酸性)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肉类都是酸性食物,蔬菜和水果大部分是碱性食物。调查中还发现平时吃起来酸酸的食物,如橘子,用PH试纸测定却是碱性的,为此我们查阅大量资料,发现食物的酸碱性并不是凭口感﹐而是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之后在体内吸收代谢后的结果。如果食物代谢后所产生的磷酸根﹑硫酸根﹑氯离子等离子比较多﹐就容易在体内形成酸﹐而产生酸性反应。如果产生的钠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较多﹐就容易在体内产生较多的碱﹐形成碱性反应。这和食物中的矿物质含量有关。一般来说含有硫﹑磷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是酸性食物;而含钾﹑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为碱性食物。
2、人们对食物酸碱性和酸碱要平衡的认识情况不容乐观
这次我们对周围的人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共随机调查了50人,结果知道事物有酸碱性的有29个,不知到的有21人;会区别的只有15人,不会区别的有35人;在平时的饮食中会考虑酸碱平衡的才1人,不会考虑的49人,占了98%。同时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在平时的饮食食物选择上大家考虑最多的是自己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几乎没有人去考虑什么酸碱性,而且通过调查大家的食物,发现平时的饮食中两极分化严重,要么长期吃碱性食物,要么长期吃酸性事物,很少有合理的搭配。通过这些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大家对这个知识的缺乏性和对饮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我们的建议
活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小组的全体成员都感到要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告诫大家要注意饮食酸碱性的平衡。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了更多的知识,知道了饮食的不平衡会带了多么严重的后果,资料显示: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其PH值(氢离子浓度)保持在7~7.3之间。当PH值等于7时是中性,小于7时是酸性,大于7时为碱性,如果由于饮食中各种食品搭配不当,那么很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酸碱平衡的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特别是我们学生更要注意这方面。现在的独生子女中有很多孩子都偏食、挑食,许多孩子都不爱吃蔬菜水果,却偏嗜大鱼大肉,一些孩子的家长也错误地认为:鸡、鸭、鱼、肉、蛋等食物含有优质蛋白和丰富的脂肪,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少年所必不可少的“营养型食物”,多吃点没关系,而且这些食物味道鲜美,非常适合孩子的口味,所以很多孩子餐餐是大鱼大肉。然而,长期这样吃下去,不仅热量超标容易使孩子发胖,过量的酸性物质积极在体内会使人体的内环境恶化,血液偏酸性,出现极不健康的“酸性体质”,危害孩子的健康。当我们摄食了多量的含氯、硫、磷等酸性食品后,血液便极难维持弱碱性的状态,容易发生酸中毒症。因此我们在配膳时不仅要注意营养素的平衡,还要考虑到酸碱平衡,适当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高糖这一类营养型食物,增加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等碱性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长寿。
总之把握好酸碱平衡,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满足机体对水的需求。包括食物中的水分在内(如蔬菜、水果、米饭、馒头、肉类、豆类、奶类等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分),秋季每日水的摄入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也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多吃蔬菜、水果,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清热解毒之效。蔬菜水果有“三宝”,即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并且其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能够协助保持酸碱平衡以维持体液的稳态。
第三,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并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第四,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蕴,毒滞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之民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