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观赏鱼的饲养管理(2)
2、水质调控
高盐度鱼类(如海水观赏鱼类、珊瑚、海葵等无脊椎动物)对海水的水质要求较高,海水盐度在30%左右,海水密度在1.022-1.023,人工海水可采用人工海水直配制。低盐度鱼类(如石斑鱼、花斑海鳗、花斑虎鲨、海龟、黛瑁等),要求海水直度在20%左右,海水密度在1.017-1.020,人工海水可采用人工海水盐配制。低盐度鱼类(如东方暗色河鲀、绿河鲀、金鼓、绿鼓等)喜生活在半卤半淡的水质中。它们中有些品种亲鱼在淡水中繁殖,卤水中生长;有些品种亲鱼在卤水中繁殖,但幼鱼是水中生长的。
水质调近代有以下几方面:
1)定期轮换水流方向:海水观赏鱼一向生活在流动的活水中,即习惯了海水的潮起潮落的水流环境。它们饲养在水族箱后,为了模仿海中的水流环境,可在水族箱的两侧各安装一台内循环过滤泵,它们在运黑心时,使水族箱中的水呈循环游动状态。或用两台潜水泵安装在水族箱的两头,用定时形状将它们连在一起,每隔6小时扇动一台潜水泵,同时关闭另一台潜水泵,这样水族箱中的水每6小时变换一次方向。
2)生物过滤系统的培养:生物过滤系统是指利用水中的硝化细菌,将海水中所含的有害的氨、亚肖酸盐转化为无害的无机氨和水。在水族箱中,生物过滤系统主要是由高效能的生物过滤球组成。生物过滤球是一种中空的、表面积很在的硬质塑料球体,可以容纳数目可观的硝化细菌依生(即硝化细菌以生物过滤球为栽体),并在上面生长繁殖,当海水流过时,水中的有机物就会被吸附,并进而转化成无害的硝酸盐,当硝化细菌的数量足够多时,生物过滤球就会变为一个个黑色球体,海水中的氨,亚硝酸盐就会降到最低水平。这就是系统的功能。生物过滤系统的培养有一定时间,在最初的4-6周,由于生物过滤球上硝化细菌数量太少,还不足以稳定海水水质这时为了早日扇动生物过滤系统,可在生化过滤箱中添加活硝化细菌作种并添加液态肥料(如鱼威宝)或有机物残屑,也可放一尾死鱼等来作为硝化细菌的营养液。当硝化细菌数量足够多时,其净化稳定水质的功能就明显地呈现出来。这时水族箱中的生物过滤系统硝化功能才算正常运转。生物过滤系统一旦正常运输后,海水中的有机物(如剩余饵料、鱼的排泄物等)都会被分解消化,使水质达到一种高性能的生态平衡,对海水鱼类的正常生存极为有益。安装了第一把生物过滤系统的海水鱼水族箱,应尽量不要在海水中泼洒药物(如硫酸铜、抗生素等),以免影响生物过滤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3)水质保养:海水鱼的饲养水温一般维持在26-32摄氏度,海水中的无脊椎动物如珊瑚、海葵等,饲养水温只能维持在26-30摄氏度,因此,海水鱼的水温多控制在28摄氏度左右,对鱼类、无脊椎动物饲养极为有利。若水温高于30摄氏度以上,海葵、太阳花、气泡珊瑚等容易萎缩,水中的氧气含量会下降,有毒物质含量会上升。所以水族箱水温的稳定是确保海水鱼健康的关键。海水的PH介于8.0-8.4,日常饲养中水的PH控制在8.2-8.4,当PH超过8.4时,应及时用二氧化碳扩散器向海水中缓缓补充二氧化碳,使水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二氧化碳的散发挥发掉,使水的PH慢慢降低,此外,也可用米醋溶液予以调节,若水的PH低于8.0时,可及时用小共打溶液进行调整。海水的硬度应维持在7度-9度DH,当硬度降到5度DH以下时,应及时地KH提高锭调高硬度。水质硬度的降低表明海水的缓冲能力变弱,也直接影响到海水PH稳定,导致海水水质的不稳定。海水中的无脊椎动物,如珊瑚等,它们可以吸收水中的碳酸盐,使海水的硬度逐渐降低,因此,在饲养有无脊椎动物的水族箱中,若出现水质硬度经常降低的现象,可采用二氧化碳扩散器向海水中缓缓补充二氧化碳,作为无脊椎动物的营养,也可有效稳定水质的硬度。海水中的微量元素铁的含量应控制在0.05-0.10毫克/升,当水中铁含量过低时,应及时补充液态铁,微量元素铁参与海水中无脊椎的新陈代谢活动,可以保持鱼类色泽的艳丽。海水中氨、亚硝酸直的含量应控制在近乎无的状态。如若海水中的氨、亚硝酸盐出现了微小的含量,常表明水族箱中生物过滤系统负担过重,不能有效地硝化和分解海水中的氨和亚硝酸盐,这时应及时更换部分饲水,并减少投饵量。
4)水质处理:海水观赏鱼水族箱中海水的过滤都是采用三级过滤,即机械过滤、化学过滤和生物过滤,水质的保养时间较长,一般不需要大批量的换水。海水水质的更换有两种形式:一是海水会有部分的蒸发,但这要经一段时间后才会逐渐显现出来。当水族箱中的水位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这时就应及时补充新水至原位,由于海水中出的水同温度陈化自来水或过滤水于水族箱中。二是海水中饲养鱼类后,水质会出现一些衰老的变化。为保持海水水质的稳定,日常饲养中可每周更换部分旧水,再中入先是同温度陈化自来水,同时用海水盐调整水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