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蚊密度增高,琼各市县加强灭蚊子防治登革热

阴历阳历网

请输入关键词:

生活窍门小常识

伊蚊密度增高,琼各市县加强灭蚊子防治登革热

由于近期广东等地出现登革热本地病例的暴发流行,海南省卫生厅8月30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县加强登革热监测与防治工作,广泛动员群众落实清洗水缸,翻盆倒罐,清除小积水容器,消灭埃及伊蚊幼虫孳生地的预防措施。

据了解,海南省的登革热媒介以埃及伊蚊为主,今年调查发现该省部分市县登革热媒介伊蚊,特别是埃及伊蚊密度非常高,加上近期连续下雨,室外孳生为主的白纹伊蚊密度进一步增高;此外,海南省已15年未发生登革热的流行,人群抗体水平极低,如有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很有可能出现暴发流行。由于登革热无特效药治疗,又无疫苗保护,因此,一旦登革热在海南省流行,将严重危害该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省卫生厅为此要求,市县卫生局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登革热的认知水平。大力开展以消灭埃及伊蚊为主的登革热防治宣传,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督导、考核评估及资料收集等工作。

各医疗机构要加强急诊、门诊发热病人的诊断,加强对临床医生登革热知识的培训,并做好发热门诊病人登记。

发现首例登革热病人要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同时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并采用速效杀虫剂对病家周围半径50米-100米以内的房室喷洒杀灭成蚊,要求群众彻底清洗水缸换水,清除一切闲置小积水容器,管好生活用的小积水容器,做到无蚊幼虫孳生。通过连续2-3次采取上述措施,杀灭所有带毒蚊媒,降低蚊幼密度,并严密观察至一个最长潜伏期(15天)不再出现新的病例,才能转入常态监测。

同时,各市县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贮备一定量的灭蚊剂、喷雾器及防护用品。

改变不良用水习惯,登革热是可以预防的  

虽然登革热没特效药治疗,又无疫苗保护,但却是可以预防的。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防登革热,一定要改变不良用水习惯。

据了解,登革热主要是通过埃及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登革热没特效药治疗,又无疫苗保护,且海南省多年来未流行登革热,人群抗体水平低,传播登革热的埃及伊蚊多为白天叮人等,尤其是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症引起的致死率相当高。

据介绍,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天—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天—14天内发病。主要症状为: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天—7天,体温可达39度以上;其次还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以及会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等。 如果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并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系。

专家强调,预防登革热一定要牢记三句话:即“登革热是由埃及伊蚊传播的”、“埃及伊蚊幼虫生活在水缸、盆、罐坛等积水容器中”、“翻盆倒罐、3天-5天内刷洗水缸、水缸一定要加盖、或水缸养鱼,可以控制埃及伊蚊,预防登革热”。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生活窍门小常识
大家都在看
万年历农历日历查询
阴历阳历万年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