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的作用
刺血疗法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然而,刺血对机体能产生哪些预防和治疗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而实现的?目前尚在进一步研究之中。现根据有关资料,扼要介绍如下。
①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刺血疗法对感染性疾病的血象有明显影响。有人对23例急性感染患儿(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作耳穴刺血治疗前后血白细胞变化观察,发现治疗后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中性下降。经统计学处理,三者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有人治疗小儿低热120例,随机抽样设刺血组(点刺四缝出粘液或血液)和青霉素对照组各30例,结果,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1)。对两组病例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血象检查,并将各组血象恢复正常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之间有明著性差异(P<0.01),刺血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刺血的退热、抗炎作用有着客观基础。
临床还发现,刺血治疗前后的血象变化呈双向调节作用,它即可使升高的白细胞降低,又可使减少者回升。 刺血疗法于血液中K+、Na+、Ca++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有人观察3例外伤性麻木、疼痛患者血液生化方面的检查情况:取静脉血和刺络处自然流出的血液相比较,发现刺络所出血中K+、Ca++含量比静脉血高,Na+比静脉血低。认为刺血后血Ca++增加,可能与自然凝血机制有关;K+增加与国内有关资料报告疼痛反应时血中致痛物质K+释放增加相一致。此外,Na+、Mg++和血糖亦发生变化。对此尚待进一步探讨其原理。
② 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刺血疗法的主要依据是"病在血络",而直接刺破血管出血又是刺疗法的主要方法。因此,刺血对血管功能的影响客观存在。有人对11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做七星针叩刺大椎穴出血治疗前、后脑血流图检查比较,结果全部病人除自觉症状消失外,其中8例病人的脑血流图波幅增高,主峰角缩小,供血不足状态得以改善,这证实刺血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血管弹性的作用。 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七星针叩打加拔火罐出血治疗后,即刻观察皮肤温度虽无上升,但果床微血管襻略有扩大,血流也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