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进补,先请中医把把脉

阴历阳历网

请输入关键词:

生活窍门小常识

入秋进补,先请中医把把脉

立秋过后,虽然暑气犹重,空气中的桂花香却已宣告金秋徐徐到来,人们也开始张罗秋冬进补,滋阴润燥。不过,中医有云“湿气去而燥气来”,秋月燥胜,进补可不能随便。进补前,不妨先来个中医。

专家Tips:简易自辨体质

秦鉴教授指出,一般而言,平和体质的人,秋季适宜用具有滋润作用的原料进补,如鱼胶、淮山、玉竹、黄精等。而阴虚(包括血虚)体质人士,夏季容易生出各种热性疾病,因此秋冬要注意养阴,此时进行适当的补阴调养,易于吸收利用,效果更佳,这也就是常说的“夏病冬治”。

常见的几种体质,市民可以学习初步自辨———

平和质:体形匀称,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胃口好,大小便正常,适应能力强,患病少。

痰湿质:形体肥胖,或曾经瘦现在肥,面色淡黄而黯,血脂增高,口黏多痰,胸闷,四肢沉重,舌苔厚。

气虚质: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头昏心跳,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苔薄白等。

血虚质:面色萎黄或苍白,口唇淡白,心悸少眠,夜热盗汗,肌肤枯涩,妇人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红无苔。

阴虚质:虚火上炎,颧面潮红,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盗汗,多梦遗精,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绛无苔。

阳虚质:畏寒肢冷,头晕自汗,手足发凉,腰酸腿软,咳喘身肿,黎明腹泻,阳痿早泄,尿清长,舌苔薄白。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生活窍门小常识
大家都在看
万年历农历日历查询
阴历阳历万年历查询